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屠美红 《河南教育》2007,(11):34-34
笔者在很多年前参加过这样一次教研活动:到青云中学听了钟家森老师的一节课--《钓胜于鱼》,听后感触颇深.钟老师的课堂给听课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因为他清晰的剖析,设计完整的课堂结构,更是因为钟老师对文本的预设,并由此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学生谈写作文而色变。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学生不感兴趣,因而就胡乱地“编”“凑”、“挤”。于是乎,文也就不成文了。为了改变这种令人头疼的现状,笔者开始思考如何既从学生又从自身入手,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到青云中学听钟老师的一节课,《钓胜于鱼》。回来后感触颇深。钟老师在解决文本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难。有个学生就问:文中那个科学家为什么在实验一段时间后要去锯木头。其实学完文章之后,就知道,那位科学家锯木头的本意不在把木头锯断,而是用体力劳动来消解脑力劳动带来的疲劳,就像钓鱼的目的不在钓到鱼,而是在钓鱼的过程中身心获得放松和愉悦。由于钟老师的事先解决文本,所以马上有学生回答上了刚才同学的问题。钟老师的课堂,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不仅是因为他清晰的剖析,完整的课堂结构,更是因为钟老师对文本的预设并由此引发的学生对文本的反思。这种师生的共同研讨不仅解决了对文本的基本理解,又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