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教学何以吸引人 ?贯彻激励性原则便是法宝之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乐学”、“会学”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实质 ,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 ,实施激励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践证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一、激励学中质疑质疑可以激起智慧的火花。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漫不经心 ,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 ;而敢于质疑问难 ,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那么 ,…  相似文献   
2.
3.
新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生发展打好基础。”阅读教学是培养这种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力?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一、激发阅读需要感,培养探究积极性1.导入新课有创意,激发学生阅读需要。导语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作用。如教高一新增篇目《花未眠》,针对课文中关于美与审美问题的深刻意蕴,可设计这样的导语:“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古往今来,无数大师…  相似文献   
4.
公式化的传统教案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宰了对语文教学的评估.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确定性,要求教案预设要有弹性.因此教师要搜集、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料,对学生可能的提问作出思考,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