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儒家自然生命观认为生命的本原来源于自然,强调"生生之德";生命过程应该顺应自然,强调"存顺没宁";生命需要养护,强调"乐以忘忧"、"君子三戒"。儒家自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是要教育大学生珍视生命、科学养生,教育大学生乐观面对生活,正视困难挫折。教育途径是将儒家自然生命思想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开设国学课程,加强传统生命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宋明时期,新儒家中的"理学"、"心学"思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理学"一派中脱离自我的情感以及寻求快乐的情感释放方法,同样适用于大学生的情感处理;而"心学"一派中的"知行合一"观点,知不妄想、行不枉行,对于明辨大学的心理问题、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资助的应然之意在于育人。当前的学生资助体系虽然相对完善,但在育人功能上存在不足,资助模式僵化,偏离了资助的价值追求。重构高校的资助育人模式应以育人为本,按需评定为原则,灵活变通具体的高校资助模式,按照分阶段、分层次、集中教育与个别关怀相结合的资助方式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高校学生培养过程的最后环节,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应加强这一环节的工作力度,以"全员育人"的理念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全员性的参与,在高校、学生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学生培养的最后环节,实现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压力之下,他们还会遇到种种求职陷井,遭受就业歧视,享受不到正常的劳动权益.对此,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要增强法律意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它的"不偏不倚"思想主张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适中,从而使人的心理保持平衡.它认为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内在心理素质和外在心理素质,内外心理要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才能使人拥有平衡心理和良好的人格.要发展大学生内在心理素质应该培养他们"仁爱"的品质,要发展大学生外在心理素质应该加强"礼"的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价值,并且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体系,以保障其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