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工业文明以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大生产所导致的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从负面意义上凸显着环境价值的重要性。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价值并存的格局中,存在着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资本法则与人文价值的冲突与契合关系。全面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和创生环境价值,在理论上将有助于矫正片面的经济价值观,确立全面的生态系统价值观;在实践上将有助于实施我国城乡生态发展战略,促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入文价值的“母体”和人的生命之源;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人类主体和非人类生命体是同时并存的双重价值主体,二者均有其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祈盼”;自然选择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双重主体共存与双重价值共生的现实中介;坚持双重主体与双重价值的相依并存、和谐共生,是生态价值论研究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先秦百家纷呈与思维差异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学说蜂起的局面,酿就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自由、教育勃兴、学术繁荣的文化景观。追慕其时学界士人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治学之风,借鉴古代文明“求异趋同”思维模式的文化资源,自觉倡扬当今时代的思维差异创新,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的活动"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关系问题的讨论,在我国哲学界已经延续了多年,积淀了厚重的学术步履.近期,陈先达先生对于人的活动"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命题提出质疑,断定"社会发展有规律无目的"、"人的活动有日的但不一定合规律".这一观点值得商榷.问题的关键所在,涉及规律观的思维范式问题,即面对规律,究竟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方面去理解,还是从"主体的"或"实践的"方面去理解.如果从后者出发,人的活动"合规律与合目的"就是辩证统一关系,至于必然的规律性与应然的目的性"符合到"什么程度,则不是一个自在世界中的先定预成结果,而是一个属人世界中的现实生成过程,需要作具体分析,而不能得出"有"或"无"的简单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阐述了人的自身能力、素质发展的内在建构和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存在的外在建构及其相互关系;强调智力建构在人的内在建构中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出实际上割裂人的双重建构、用外在建构压抑内在建构的危害性,以期有利于纠正和防止新形势下的主体失落和价值错位  相似文献   
6.
工业文明以来,由于资本法则与人文价值的根本冲突,致使经济进程中始终滋生和并存着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急剧恶化促使传统人道主义面临难以逾越的生态限度。于是,尊重自然内在价值,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超越传统人道主义,追求全面、彻底、广义的人道主义,越来越成为当今唯物史观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价值研究维度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的价值研究维度从实物本体论和外在效用论向着内在于主体的实践能动论和价值过程论的转换,是新时代的呼唤。人的价值在于对可能生活的追求。尊重现实又不断超越现实,是人生价值的真谛。一切物的价值之源均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人的价值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超越的整体过程中,实际存在着人的外在实用价值、内在精神价值、生活环境价值、社会历史价值的层面更迭和历史交错。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唯物史观的最高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管见崔永和一经济学同其他众多学科一样,其发展历程向来都是同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彼此交织、密切相联的。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论述体系的理论概括,贯串于一定经济学说中的研究方法是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必备工具和理性手段,其实质则是人类思维...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哲学的人学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化交融的大背景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日渐兴起;促使着中国当代哲学的人学转型。这既是主体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新发展。这一哲学走势,迅速削蚀着漠视人的尊严、地位和价值的传统教条主义的地盘。为有助于推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哲学的人学转型。本探讨了这一哲学转变的价值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针对中国哲学弱化化的传统弊端和当前理论界的若干流行观点,提出了试图超越以往哲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一般说来,发展生产力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对生产力诸形成因素和构成要素的发现、利用和再创造,对生产力诸构项的优化选择、调节重组,使生产力的社会实现形式能够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利于生产力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使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能够切实保证生产力的创造、实现与发展,具有有利于人自身的创造、实现与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所有这些,都必然同主体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价值本质乃是人的自我创造、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辩证发展过程。这样一来,把发展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