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笔者曾有机会对德国教育进行考察。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潘忠懿处长的帮助下,访问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教科部及该州教育学院和玛利亚中学、维多利亚中学、凯因堡河小学。还三次到埃森大学讲学、考察,并和我国的部分留学生就德国教育问题进行了座谈、研讨。尽管由于社会制度及国情等因素,这个本世纪上半叶曾两次挑起世界大战、步入90年代时急促统一的德国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在教育上也存在一些我们不敢苟同之处,但作为地处中欧的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许多地方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  相似文献   
2.
(二)关于改革历史教学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历史教育从左的思潮的羁绊中走出来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历史教学内容上清算了“影射史学”、“阴谋史学”的影响。我国编写历史教材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努力。第一,努力按历史的本来面目叙述史实,坚持了科学性。第二,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了历史学科知识内涵上固有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历史教育界就历史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谈得较多,而对历史教育内容改革的研讨,相对显得薄弱和不足。我们觉得要想发挥历史教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应有的社会功能,似应把改革历史教学内容做为重点、甚至是主题,来进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的总计划制订的,是关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定。它具有国家指令性文件的性质。因此,它既是九年义务制初中进行历史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评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标准。认真学习、全面领会贯彻新大纲的精神,是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改革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这里有几个基本问题,即历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历史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范围问题,必须再明确、再认识。一、对历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再明确、再认识关于改革历史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来看,有些问题,诸如历史教学改革的点子应该打在哪里,应当从怎样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6.
(一)地方史特有社会功能的再认识1.深刻认识地方史在史学体系中的特殊意义。第一,从史学源流上看,本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就曾作过下面这样一段议论。他说:‘“最初之史乌乎起?当人类之渐进而形成一部属或一部落也,其部族之长老,每当游猎斗战之隙暇,或情佳辰个节,辄聚其子胜,三三五五围炉籍草,纵谈己身或其先代所经之恐怖,所演之武勇……听者则娓娓忘倦,兴会飘举。其间有格外奇特之情节可歌可泣者,则幡楼于听众之脑中,湖拨不去,展转作谈料,历数代而末已,其事迹遂取得史的性质,所谓‘十口相传为古’也。史迹之源,罔不由…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与人类文明相始终的一种永恒的教育现象,从根本上说来,是由于它对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发挥着或明显或隐蔽的功能。历史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确实了解历史教育的固有功能及其特有的教育优势,也就很难深刻理解并富有成效地完成历史教育任务。笔者认为,从当前学校乃至社  相似文献   
8.
不仅唐王朝的中央政权与日本进行友好往来,而且隶属于唐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也与日本保持友好的通聘关系。渤海聘日的首要目的是发展经济,进行贸易。双方的经济交流分三个层次进行。其次是进行文化交流,中国的诗文、佛学、音乐舞蹈、乃至体育项目不断传入日本。日本方面除了要实现经济、文化交流外,也有自己明显的政治目的。由于各自的需要,渤海与日本保持了200余年的通聘关系,从而大大促进了双方的社会发展,并写下中日友好史上光辉的一章。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若干带根本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了探讨。着重论述了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紧迫性和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式与方法,以及在“研训一体”运行机制中加强研训教师自身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教学中着意进行“谈古论今”,既是历史教育理论问题,又是历史教学实践问题;既涉及历史教学思想,也涉及历史教学内容与方法。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校历史课程固有的教育功能和特殊的教育优势。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就是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能动作用,即“主体介入”的问题。任何历史的再现,都离不开主体介入。所以,谈古沦今又是历史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创造性地发挥主体作用的问题。为此,就应研究其具体实施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