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艾青是三四十年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也是三四十年代崛起诗坛至今依然健在的老诗人中,其个人经历、思想、情感最为曲折、复杂、丰富的一个。想起艾青,我们便想起艾青笔下的《煤的对话》: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侯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了么?死?不,不,我在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这首诗写自1937年春天,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诗人原意是要借人问煤、煤问人的对话形式,倾诉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身受的沉重苦难,没料…  相似文献   
2.
《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乃至整个40年代海派文学均有一种割不断的亲缘关系。《围城》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出于40年代海派小说,而又超越于40年代海派小说。作家正是因为急于要超越40年代海派小说,所以,其小说反而有一种故意幽默、讽刺、挖苦的风度,终致有吊书袋——卖弄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胡适《尝试集》中抒发个人情感的婚恋新诗应该给予重新评价。这部分诗歌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在“五四”前后新旧两个时代交替转换时期丰富、复杂的情感历程,写出了人生中诸如自由与禁锢、理智与情感、世俗与艺术、瞬间与永恒等各种相反相成的“两难”境地。诗人“诗的经验主义”的审美观照,使其诗作在艺术风格上是包含的,而非排斥的,戏剧化手法的运用则使这种艺术风格得以较成功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五日,冯雪峰以武定河的名字撰文说:“在中国,鲁迅作为一个艺术家是伟大的存在,在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在艺术的地位上及得他的,但作为一个思想家及社会批评家的地位,在中国,在他自己,都比艺术家的地位伟大得多。”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早已确立。但是,鲁迅的思想是一贯的,还是复杂的?是否存在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阶段?应该如何看待鲁迅后期思想中所发生的变化?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并没有搞清楚。甚至还会有人这样说:在鲁迅思想研究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今天,这个问题已经不成问题了。但学术研究永无止境,在科学文化思想和文学理论普遍发展更新的今天,对既定结论的重新探讨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1917—1927年中国新诗的发展,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一、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现代新诗的开拓者胡适的《尝试集》的艺术特质?二、为什么新诗一下子经郭沫若之手就跌入浪漫主义的深谷而不可自拔了呢?三、是谁首先发现了这种浪漫主义的弊端,而开始纠编、力挽新诗于枯萎之地呢? 我认为,要想从根本上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必须从中国现代文学诞生的文化背景开始。大家知道,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与中国现代文化的诞生一样,是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学和文化的巨大撞击下被动地完成的。它不象西方近现代文学是由西方社会历史自身发展自行裂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传统文明的牺牲品凡读过讽刺小说《围城》的人,无不叹服小说主人公方鸿渐那俏皮伶俐的言谈和随意应变的机智。小说多次借他人之口说道或直接描写到这一点.由此我们断定,方鸿渐决非智能低下、不堪造就的多余人。从智商看,他决不比他的同辈赵辛楣等差多少.但纵观他的全部人生历程,他竟未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处处失败,而且还将继续失败下去。赵辛楣对他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你是个好人,但是全无用处.”(《围城》)从作品描写来看,方鸿渐的“无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不能内胜,二无法外王.他既无(?)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人生,又无用于一种积极健全的人生追求,于社会现实无用  相似文献   
7.
《子夜》中的吴荪甫并非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所不可避免的公式化、概念化,使作品缺乏应有的思想容量、意识容量和美学深度。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作家将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放在了艺术审美创造的需要之上了,作家违背艺术规律去求新追异,反而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既不新也不异,而趋于庸俗化、平面化。  相似文献   
8.
万家骥、赵金钟新著煌煌 41万言的《胡风评传》终于于 2 0 0 1年 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资深文艺理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涌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 ,也是国内目前惟一一部《胡风评传》(以下称《评传》)。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 ,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文艺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 ,也是为人们所严重误解的一生。能否写好他的一生的历史功过 ,对于为他做传的人来说 ,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万家骥、赵金钟两位作者不辞辛苦 ,勇于“碰硬”,披霜戴露 ,历经五…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追求近现代化历史文明的过程中,有两种因素和力量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一种是知识分子,一种是农民。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如吕纬甫·魏连殳等人,由于深受二十世纪初侵入中国的西方近现代文明和近现代文化的影响,现代意识增强,自觉意识增强,自觉地把人的个性的解放和社会、群体的解放这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一直难以协调起来的一个矛盾两个方面的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他们拥有中国走向近现代文明的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他们执着地追求,他们就象刚刚诞生的孩子,一旦睁开双眼,就再也不能把它闭上。他们身上背负着过多的个人、民族、世界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象身负重  相似文献   
10.
《凤仪园》是 4 0年代海派著名女作家施济美最著名的中篇小说 :一、它写出了 2 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世界崩坍后非理性对人命运的拨弄 ,人生命存在的某些根本缺陷与根本困惑 ;二、它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女性立场。小说艺术风格缱悲绝、清幽华贵 ,叙事上巧设悬念、煞费心机 ,是 4 0年代上海文坛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结合的宁馨儿 ,也是中外文学结合的宁馨儿。因此具有丰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