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公共设施体验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公共设施体验设计中,设施物解读为"道具",环境诠释为"布景",使用者装扮为"演员",而好的主题则是整个体验的"剧本和核心".城市公共设施体验设计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以唤起产品使用者的美好回忆与生活体验为设计目标取向,构建的是全局、整体观的设计系统论.体验的主体是使用者,体验的本质是主体所经历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记,它充满了感性的力量,给使用者留下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区域文化是人类整体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设计文化是区域文化在设计领域的内涵彰显与方式存在。世界各国均高度关注此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重视区域文化与设计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取得了可为我国借鉴与效仿的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国内的相关工作已陆续得到开展,具有区域文化特质的设计文化,正成为我国区域文化传承与其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而目前我国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设计表述的构建是现代设计工作中最具基础与实践意义的内容,标示着设计工作实现了由“思想”到“现实”的跨越.是设计“切实”发生的开端.正确的载体认知是设计表述得以架构的物质基础,设计学理的把握则构成了设计表述依托的专业原理与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设计学专业教学是一项科学而严肃的系统工作。它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内容构成,与设计学专业所在高校的属性、办学定位、生源规格、师资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厘清与认知我国高校设计学专业的教学现状与问题,是一个涉及到诸多领域与内容的相对繁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现代设计的对象已由"物"转变为"事"。"契合"作为一种设计的方式、方法,它所解决的是构建"事"的各项对象因素间的"契合"关系。它涵盖了设计理念契合、设计方式契合及设计状态契合三项内容。以"契合"的理念与方式进行"事"的设计,其实质是将"契合"作为设计"事"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与达成目标的价值取向,它所解决的是设计诉求与满足诉求的"问、答"对应关系,实现的是"事"的平衡与良性态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徽文化的旅游商品设计是以徽文化为思想基础与价值取向的设计活动,其核心价值的内容包括主体人的价值,客体徽文化、旅游、商品的价值及设计自身的价值,其拓展价值在于,探究、揭示出的是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以旅游商品设计为个案的现代设计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课堂讲授式"与"工作室"是我国高校设计学专业普遍采用的两种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因其相对科学地把握了设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与专业教学规律,使教学活动的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得到了有机的协调与统一,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获得了很多高校设计学专业教学的青睐。就设计学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而言,构建其内涵、运行机制、工作内容与关键要点等因素的相对全面、科学认知,是正确、有效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前提基础与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转型属于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传统文化转型能够为“文化兴国”战略提供强大的文化精神动力和先进的文化环境支撑.设计文化是特定文化诉求在设计学领域的具体显现与诉求形式.依托与运用现代设计文化的学理、方法论及其价值体系效用,是传统文化转型得以达成的策略与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旅游商品设计是以旅游商品为对象的设计行为,其目的是为旅游商品以及它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我国目前的旅游商品设计存在着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左铁峰 《滁州学院学报》2024,(1):108-114+131
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心理及造美能力教育的结合。高校美育教学若实现王国维先生所言的造就“完全之人物”目标,可以“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两种不同维度的课程体系予以实施。其中,“课程美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是将某个学科专业的各类课程与美育同向同行,并以此形成的协同育人效应;而“美育课程”则是指高校基于美育的育人目标诉求而针对性开设的以艺术类课程为主体的系列课程。由“课程美育+美育课程”形成的“长短匹配、点线结合”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是以彼此相异且互为补足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美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