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国内外蒙古史学者们研究四卫拉特史近二百年了,但四卫拉特史上的许多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例如:关于卫拉特、卡耳梅克、准噶尔等名称的来历及其含意;这些名称与四卫拉特这一名称之间的关系;假若把四卫拉特看做是四卫拉特联盟,那么这一联盟究竟何时何因建立起来的,参加联盟者及其前后的变化如何,等等。对这些问题,专家们的意见还有很大分歧。我们认为,四卫拉特联盟实际上分为早期四卫拉特、中期四卫拉特和晚期四卫拉特三个阶段。本文试图探讨早期四卫拉特(1437—1502)的演变过程,错误难免,请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现代化发展理论包括:发展道路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发展战略论,选择富强,民主,文明的战略目标,设计三步的战略步骤,制定优先发展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技的战略重点,安排先富后富共富的战略程序,发展机制论,即动力机制,稳定机制,协调机制,创新机构,发展机遇论,及时捕捉和利用有利于发展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瓦刺、清代的卫拉特等都是十三世纪斡亦剌惕的不同音译。斡亦刺惕是蒙古古老部落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将斡亦刺惕划分为四个千户。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后来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它不仅习惯上被称为四卫拉特,而且它终是由四个部分组成。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卫拉特在蒙古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卫拉特史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