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社会发展理论是人类运用概念和逻辑认识把握社会使其服务人类自身的一种意识形态,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当代西方和中国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探讨经历着完全不同的研究路径:前者由分析到综合、由个别到一般;后者却在发生着从综合到分析、从一般到个别的理论转型。但二者又展示出共同的意蕴:对社会发展的研究既不能以本体论的方式单纯追求其抽...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方高校在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普遍存在着目标保障障碍、基础保障障碍、机制保障障碍和结果保障障碍。克服上述障碍的基本对策是:一方面要明确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和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自身教育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把专业教育与综合教育融为一体,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研究东方社会的动机与历史使命,决定了其东方社会理论中必然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列宁继承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十月革命,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新模式,成为东方社会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并使其发展到新阶段。十月革命的示范,使先进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中国现代化的主导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展示着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逻辑,一方面将中国以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方式纳入到了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4.
当前哲学教学中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第一、哲学教材对哲学的定位与哲学自身存在的条件、权力发生了矛盾冲突 ;第二、哲学教学内容的单一和不全面 ,没有全方位地反映和再现哲学家的哲学精神生活 ;第三、哲学教学的“教”与“学”的方法 ,违背了为学与做人、为学与修己统一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5.
从新旧石器时代至两汉时期,人们在汉水流域频繁的各种政治、经济活动与发达的原始农业和手工业表明,汉水文化源远流长,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汉水文化以其奇妙性、神秘性、自由性、幻想性、浪漫性的品质和精神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从而形成了文化发生学上汉水文化→楚文化→汉代文化→中华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华文化内在地存在着的"楚风汉韵"文化特质又表明,汉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所以,早期汉水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处于核心区并发挥着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真理的澄清和揭示不是对现成摆明到我面前的存在者之是的实在事件所表象出的"真理是"的翻译,因为,就存在者其历史性地存在而言,对真理及其本质的追问和运思就必然把存在者带到存在者的近旁相互照面。此一照面显明了存在者作为存在者整体(共在)之相关存在者归属于世界一体而来的命运的联结。文本的追问表明,真理既不是从意向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意见与实在的符合,也不是商业化、市场化时代前提下对所谓受技术理性支配的合理的可接受性的策划,毋宁说,真理作为一种显露标画的乃是思之所思以及命运的广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发展人的主体性,不仅是现时代的理论热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学术界从1982年起就展开了探索和讨论,许多学者曾相继发表过独立思考的、建设性的见解。近来,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不管从深度,还是从广度都有新的进展。现就若干重要问题的探索争论作一回顾并作展望,以期探讨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对西欧社会现代转型的考察中存在着双重维度:一是通过对西欧社会现代转型产生的原因、条件、动力、内容和过程的分析,对其进行了客体维度的结构性考察;二是通过对西欧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缺陷的分析,对其进行了主体维度的属人性考察。这种双重维度考察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得出了资本主义无法完成现代社会转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共产主义才是现代社会的真正归宿,现代社会转型就是各个民族与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时空中向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前进的科学结论;一方面为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基本内涵和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学界的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受传统教科书的影响,一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立即就会浮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表述。对究竟什么是相结合、怎么实现相结合、在怎样的层面上结合等问题却少有探索。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合",内蕴非常丰富。从"结合"的层面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与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某段时空下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也可以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物质生产的考察研究,是在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两个维度上进行的,因此,在他的物质生产概念中,既包含着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个人发展三个不同层次的理论内涵;同时又蕴含着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三大关系的理念,使其具有丰富的人本性、经济性、社会性、生态性等多重价值。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是能够实现其物质生产的多重价值取向的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对此做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