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全国统编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有《干将莫邪》一文,课本注释说:“干将、莫邪,夫妻两人,相传为楚国的冶铸工。”此注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干将”为复姓。“莫邪”为名,干将莫邪非夫妻两人,实指一人。理由如次:一、根据上下文意判断文中说:“其妻身重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句中“其”、“吾”、“我”都  相似文献   
2.
统编语文课本高中第三册《六国论》注①说:“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元,号老泉……。”其实“老泉”一号,乃是苏轼晚年的别署。自南宋时起,便有人误以为是苏洵的号。《三字经》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有辨证一下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存在着若干瑕疵,现不揣冒昧,指出来供师生参考,并希望再版时更正。 一、第105页《苟子·劝学》注(35):"[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的走。舍,不停。"  相似文献   
4.
《鸿门宴》是一篇传统教材,历来脍炙人口。教科书对“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是这样注释的:“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举、胜,都有‘尽’的意思。刑,以刀割刺,用作动词,即杀。”对“如”字照录,无解。课后设计的练习中,有一项是让学生解释“如”字的。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给的答案是“好像”。笔者认为不妥,把“如”字解为“好像”,句意不通。这个“如”字究竟该如何解读,好多资料避而不谈,一些老师也只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收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中有两个别字,现指出来,希望再版时更正。①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此句中的“倾泄”应为“倾泻”。《现代汉语词典》中根本没有“倾泄”这个词,只有“倾泻”,意为“(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相似文献   
6.
语言表达贵简明,忌冗赘。汉语中有一些词,它本身已经蕴含了某一意思,在遣词造句时若再出现这一意思,就形成重复啰嗦的毛病,有人把这类语病喻为“叠床架屋”。这种现象在当前的日常用语、电视广播及出版物中屡见不鲜,严重污染了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颇有加以评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带有否定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否定句。例如: ①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②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小男孩从我面前飞快地跑过去了。③不懂就是不懂。这三个句子尽管都带有否定词“不”或“没有”,但都不是否定句。①句的否定词“不”在定语的位置上,与“平凡”共同限制宾语中心语“树”,它只是对句中定语的否定,对整个句子构不成否定判断,整个句子仍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