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山话中"个"与"一个"在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分工,在客观计量时,"个"可以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也可以用来计量无法计数的物质或事件,"个"侧重计量;"一个"则倾向于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侧重计数。在主观赋量的过程中,"个"通过事物的量少来影射事物的性状程度低,"一个"则通过数目的小来影射事物的价值低,这两种不同的赋量途径使得二者在语义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差异:"V个NP儿"表达的是善意的、委婉的建议或讽刺,"V一个NP"表达的则是比较严重的不满和抱怨。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却很少谈到动词活用为名词,这是词类活用理论的一个缺陷.有些学者将词类活用称为"体用同形",不再强哪个为主用,哪个为活用,显示了汉语中名词、动词的地位的平等,这也引发了我们对配价理论的思考.配价不应该只是以动词为中心,名词的意义特征本身也要求以其为中心联系一定的动词论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体用同形".  相似文献   
3.
主谓谓语句的发展比其他很多句型的发展要早,它在先秦时期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有了自己的句法系统,而两汉时期则是这种老的句法系统趋于衰落、新的句法系统萌生的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主谓谓语句已经基本完成了新旧系统地更替,新系统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这一时期主谓谓语句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时期的主谓谓语句在句法上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除了普通的单一谓语外,还有少量的套合谓语类。考察这一时期的文献并对这一时期主谓谓语句整体的句法结构进行描写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V上”结构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上”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结构,结构所表示的意义丰富多样,这些意义不但与结构中动词的意义密切相关,也与“上”的意义及其发展演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是对结构整体意义的分析还是对“上”的虚化过程的探索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在由“知识中心说”向“语感中心说”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完全肯定“语感中心说”而彻底否定了语文基础知识;另一种是固守“知识中心说”,极力排除语感终极的教学目的。如何处理好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感的关系问题,是当下中学语文教学首先要端正的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魏六朝时期的主谓谓语句在句法上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除了普通的单一谓语外,还有少量的套合谓语类。考察这一时期的文献并对这一时期主谓谓语句整体的句法结构进行描写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主谓谓语句是贯穿古今汉语的一种基本句式,它在《诗经》中已有表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主谓谓语句在保留其基本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淘汰旧的类型,产生新的类型,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主谓谓语句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为为中小学培养教师的高等院校应顺应这一潮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革,目前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保守。高校语言类课程改革的方向应该有两个:一是加强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二是加大语言文化内容教学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论衡》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著作。从语言史的角度看,这部书处于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因此书中的语言现象既丰富多样又错综复杂,且有一定的特殊性,《论衡》的比较句同样如此,文章将《论衡》中“尤、最”字比较句按照语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语用上的话语链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