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变化;世界市场竞争激烈,贸易摩擦加剧;地区集团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稳步上升;发达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政策。鉴于国际贸易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日益增强的促进作用及其出现的新特点,我国需要选择对外贸易的战略决策:一、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迅速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产业分工的阶梯型框架结构;二、积极参与多边谈判,努力推进亚太合作;三、实行多元化政策,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建立对外经济的新支点;四、建立健全外贸管理体制和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东亚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这一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有活力和最有希望的地区之一。从发展趋势看,90年代东亚地区经济仍将是发展最快的地区。东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而言,既带来有利条件,又带来不利条件,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将是我国经济决策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后西部农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加入WTO后,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如水果业、无公害瓜类蔬菜业、花卉业、中药材业、杂粮杂豆业、籽种苗木业、生态旅游观光业等。二、要立足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业和畜牧业。三、要突出重点,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制度变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制度变迁具有以下特征:一、西部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制度变迁的能量,在农地制度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因此,1979-1984年间,在农村居民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区域差异基本没有变化。二、西部农村制度变迁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二是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都没能为西部农村制度创新提供更多机遇,致使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三、改革过程中,西部农村与东部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制度资源短缺。这乃是西部农村贫困落后的真正根源。四、随着改革的深化,西部农村初级行为主体日趋活跃。初级行为主体将成为今后西部农村制度创新、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经济进入了国际化的新时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明显加深,但由于历史形成的经济基础的不同和目前发达国家对资本、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平等互利关系,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地域分工中,其产业结构的框架是按照作为东部的原材料供应基地这一宏观格局来设计的。拿甘肃来说,建国以来,国家以18.8倍于轻工业的投资,重点发展甘肃的资源开发及部分相关设备的配套生产,使甘肃重工业以1.5倍于轻工业的速度急剧发展。从1949年到1986年,全省轻重工业之比由3:1逆转为1:3,而在重工业中,采掘原材料工业的比重高达77.6%,其初级产品率高达57%,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