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目前基层社会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其对于中国社会实现政治现代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村民自治是扎根于最广大的农村社会,自治的有效性完全有赖于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及政治素养的提高,而教育是个长期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能够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从农村已有的资源中寻求促进政治现代化的因素。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由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其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当然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方面,只要能够看到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并加以有效利用,则能够对目前的村民自治现状起到改善作用,进而加速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德育就是教给人们正当合理的道德规范和培养内在的崇高德性,现代化是现代性在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的增加和扩展。德育现代化是变革固有传统,选择、融合世界各民族优秀特质,有意识地对现代人在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人的素质建设和德行修养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关键,国民的精神素质问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败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在整个德育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与德育现代化相辅相成,没有人的现代化,德育现代化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而没有德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就失去了导向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德育现代化是一项事关国家发展是否健康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要发展,不仅经济要发展,物质要富裕即物质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高尚综合素质高的公民。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大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来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教育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德育现代化为解决现代教育中的德育弱化及轻视现状敲响了警钟。为使德育现代化能够在大中小学的教育及公民教育中普及,其理论渊源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德育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作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