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数学直观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是以数学直观符号为基本构成要素、以信息加工过程的直观性为形态的认知方式。借助图式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洁化、使单一知识多元化、使特殊知识一般化,从而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导学单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的主要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的研究设计并由学生的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设计方案。导学单的设计应有效促进学生"先学",把脉学情,同时教师应结合导学单的分析预设生成,高效"后教"。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反映学生创新水平最现实的表现。枯燥的计算教学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就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尝试。一、适度猜想,培养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  相似文献   
4.
数学直观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是以数学直观符号为基本构成要素、以信息加工过程的直观性为形态的认知方式。借助图式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洁化、使单一知识多元化、使特殊知识一般化,从而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对话能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本文就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深层对话,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进行阐述,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展开的学习方式,具有学科性、境脉性、协作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确立真实性主题、梳理结构化内容、解构递进式任务,围绕大概念的理解展开整合性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围绕数学/跨学科概念展开,在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中引发对数学/跨学科概念的深度理解,在任务导向的循证实践中发展数学/跨学科素养。具体教学中可以从真实性主题的确立到双线并进的目标厘定,从数学/跨学科的结构化内容整合到融入全程评价的递进式任务推进,展开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8.
正【"望":病例观察】"事物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例1的情境图是木偶搭配帽子——师:小明就要过生日了,妈妈要送他一件礼物,小明来到玩具柜台旁,(出示挂图)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再配一个帽子。像这样一个木偶配一个帽子,我们就叫搭配。柜台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木偶和两种不同颜色的帽子,小明在思考买什么颜色的木偶配什么颜色的帽子好看,请同学们给他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对话能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本文就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深层对话,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进行阐述,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