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打开文学历史的画卷,有豪放派的激昂慷慨,有婉约派的缠绵多情,有边塞派的雄深博大,有花间派的卿卿我我。有鲁迅的闪闪匕首,有沈从文的潺潺溪流。……总之,照中国人的话说是“文如其人”,照外国人的话说  相似文献   
2.
比喻义和比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比喻义是该词本身由本义通过比喻而得来的意义,与它所处的句子则无比喻关系;同时,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不用它的本义而用它约定俗成的寓义的。如:①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比喻义)②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要严密。(比喻)⑧山海关……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比喻义)④人们像潮水一样涌进来。(比喻)⑤这部著作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比喻义)⑥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比喻义)⑦我们要向科学的堡垒进军。(比喻义)⑧革命风暴…  相似文献   
3.
词牌,本来与词的格调与内容相一致,即什么样的词牌有什么样的格调和内容:或缠绵,或慷慨;或哀怨,或悲壮。但后来慢慢地发展成词牌基本上管不住词的格调和内容了,同一词牌,可写婉约的内容,也可写豪放的内容。如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溶金)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鲜明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互文是文言文翻译中的难点,如《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互文,有人译成“有席卷天下,控制寰宇,征服各国的意图,并吞世界的雄心”.这样翻译不但失去了原作铺陈夸张、声势夺人、琅琅上口、诵读优美的意韵,而且还显得重复  相似文献   
5.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选载的古诗文篇章较多.因此非正常语序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增多了.但不少的学生甚至老师在理解这一特殊现象时.把格律诗中和古诗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特殊语序一概理解为倒装.认为是同一回事。这是一种误识。加之教材释法含混。更增加了教学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多”字的基本义是“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而在“你别多心”“你别多嘴”中是”过分的,不必要”的意思。在“他有50多岁”“大概有60多吨重”中是“零头”的意思。在“张三的为人比李四强多了”“去比不去强得多”中是“程度大”的意思。以上的“多”是用如形容词。“多”字有时也用如动词,如“这月的利润多了”“今天的人数  相似文献   
7.
《鸿门宴》第六自然段中当刘邦逃脱,张良入谢献璧时,愤怒的范增接过玉斗扔到地上,拔剑击破玉斗,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取项王天下者必神公也……”教材的注释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和项伯辈”。笔者认为此说不妥,理由有二:第一,项羽是西楚霸王,当时其势其名大矣,且脾气暴躁,范增作为一部下,怎敢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骂主子为“竖子”?第二,紧接“竖子不足与谋”的后面是“夺取项  相似文献   
8.
比喻义和比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比喻义是该词本身由本义通过比喻而得来的意义,与它所处的句子则无比喻关系:同时.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不用它的本义而用它约定俗成的寓义的。如:  相似文献   
9.
词与曲     
不少人对词与曲、词牌与曲牌不大分得清,甚至词、曲不分,误认为是一回事。这里对词与曲试作一简单的对比分析。首先,词与曲产生的年代不同。词萌芽于南朝,定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而曲,出现在宋代,大盛于元代。第二,词的体式较曲的体式严格。词有定调,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曲的体式总体上与词的相近,  相似文献   
10.
不少学生困惑于“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往往把“象征”说成“比喻”,这是由于“象征”与“比喻”有不少相同点所致。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辞海》对二者的解释:象征——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比喻——修辞学上辞格之一。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是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形容、比喻另一客观事物,即二者都要借助于具体形象,二者都有喻体。如红旗象征革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