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德在《飞往加拿大》中所采用的戏说手法是对历史史实和传统文本的一种颠覆、批判和否定,从而使封闭的史实趋向开放,将意义从单一封闭的话语中解放出来,蕴涵更显丰富;故事情节在悖论的反复迭起中更接近实际生活,更能揭示历史和事件的本质。人生戏说中的语言幽默和情感快乐强化了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悖论,折射出人生哲理的深邃和作家洞察力的精妙。里德的戏说策略有助于揭示悖论、反思过去、修正谬误,驳斥黑人作品精神价值含量稀少的谬论,从而在艺术审美形态良性融合的基础上全面提升黑人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批驳了关于卡罗琳·米伯是"堕落女人"的传统观点,揭示出卡罗琳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并指出卡罗琳事业成功后出现的失落感不是她个人的失落,而是成功女性在当时和现代社会都面临的共同困惑.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变形记》通过人变甲虫的描写,揭示出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复杂心理矛盾和巨大精神痛苦,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变形后的格里高尔丧失劳动能力,其生存价值也随之消失,最后遭到社会和家庭的遗弃。在这出人被异化的悲剧中,作者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使人物、场景、物品等都被赋予象征意义,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大了小说的思想力度。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调揭露了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紧张的种族关系,认为种族隔离和种族界限是以人为的方式把处于共生关系的黑人和白人进行了活生生的社会切割,导致这两大种族之间的误解和仇恨。白人在教育、司法等方面对黑人实施双重标准,引起黑人对白人的更加反感和不信任。种族隔离和种族界限是黑人与白人相互仇视的根源,白人对黑人的仇恨和种族压迫引起部分黑人率先形成自己的第三种意识,激化了他们三重意识中的张力,从而促使更多的黑人加入到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斗争中去。  相似文献   
5.
库特·冯内古特的和平主义思想、虚无主义观念和宿命论信仰弥漫在《五号屠场》的各个层面.他通过对战争、人际交往、时间旅行和外星奇遇等场景的描写阐释了战争与正义、物质与爱情、外星人视阈与人类窘境等方面的关系,抨击了人类的残忍、自私和贪婪,给我们以人生启迪,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的社会和世界.如果人类世界一天没有停止重复《五号屠场》所提及到的悲剧,冯内古特的启示对人类世界的告诫和警示就一天不会失效.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赖特在其文学作品里不仅揭示出双重意识是黑人意识形态的普遍现象,同时还揭示出一部分有叛逆精神的黑人的意识形态已从双重意识发展到了三重意识.三重意识中的第三种意识虽然具有消极性和积极性,但是它的出现戳穿了白人种族主义者贬低和丑化黑人的种种谬论.赖特的文学作品开辟了非洲裔美国批评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二外日语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二外日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日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对学生使用日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其熟练运用已记住的语言材料,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而且还要求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此外,利用母语学习日语是可取的。日、汉语音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语法方面品词的概念也有些是一致的;句子的结构也有相通之处。学生已掌握的汉语和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日语相应的言语技能,促进汉语和英语在日语习得中的语用迁移;但同时也要克服汉语的干扰作用,消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8.
非洲裔美国男性的性别歧视和野蛮的家庭暴力践踏了非洲裔美国女性的人权和女权,直接导致她们在美国黑人社区的隐形性。瑟莉的个人遭遇是非洲裔美国妇女生存状况的典型体现,她的不屈抗争为黑人女性同胞指出了一条新路:妇女只有在经济上摆脱对男人的依靠,在宗教上不迷信上帝,才能改变自己的苦难命运,最终获得人格和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首先对国际、国内语用学界在社交指示语理论方面的研究作了概述 ,接着对传统指示语分类理论提出了质疑 ,并把人称、时间、地点和语篇等看作社交指示语在一定应用中必然产生的四个重要侧面 ,它们紧密联系 ,构成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然后 ,考察和分析汉语、英语和日语等语言的社交指示语在具体场合的应用 ,揭示各语种特有的文化背境给社交指示语打上的时代烙印、社会烙印和阶级烙印 ,表明社交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