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天,听见有位阿姨说,宪法很空洞,没有具体的处罚条款,也就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我一想,不对,我才看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觉得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怎么会不管用呢?例如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3.
《红楼梦》的结构从描写对象看,分虚、实两大板块,即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从情节发展看,分虚线与实线两大线索。实线又由主线、副线交织构成。主线写贾氏家庭兴衰荣辱的演变过程;副线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的婚姻悲剧以及大观园中诸女子的理想、追求和各自不同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4.
我国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引起后人颇有争议的小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运用概括化的手法。通过虚实、明暗、动静、层次的映衬抒写出广衰千里的江南春天的迷人景色。诗的章句、立意本不难理解,但后人却争执不休。先是对诗的前两句,明代杨升庵首先发难:“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干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相似文献   
5.
试论文学欣赏的处境、心境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欣赏的处境,是指学欣赏过程中主体所处的环境与时令,是学欣赏的外部条件,处境不同,欣赏效果则异;学欣赏的心境,是指学欣赏过程中主体的心情、心态,是学欣赏的心理因素,是主体与客体进入相互交流、相互感应状态的前提;学欣赏的意境,主要指学欣赏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相互感应,是学欣赏的最佳境界。学欣赏的处境、心境与意境三存在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八五九年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阐述了现实主义人物塑造的一个重要原则,刻画人物性格,不仅要表现他“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他“怎样做”。要写出人物“怎样做”,恩氏认为:“从这方面看来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我国古典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与恩格斯虽生活于不同时代和国度,但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却“英雄所见略同”,都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千殊万类,主张表现人物性格的千差万别,而且人物要作到千差万别,最  相似文献   
7.
还没睁开眼,向光就听到外间传来老婆杨洋高亢的讲课声。多年来杨洋在毕业班语教学上业绩辉煌,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她门下,要求“开小班”,于是每逢双休日上午在她家开了两场家教班。课间休息,杨洋来到卧室掀开向光的被子:“我都忙了一清早,  相似文献   
8.
9.
10.
通俗学拥有广大的读群,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学力量。究其原因,通俗学创作把调查和研究读作为创作过程的一个有机部分,适应了广大读动态的、变化的审美意识。人的审美意识是人的社会意识的审美反映,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审美意识中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最为关键,相互融透、活跃于整个审美活动中。前是前提,审美客体不适应读的审美情趣,审美活动则难以进行;后是升华,审美客体不适应读的审美理想,审美活动则难以持久。审美意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丰富性三大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