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规定“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一规定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意愿,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拥护.当前,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从思想、制度和法律上把这一规定落到实处. 一、坚持政府及其部门的服务和保障职能 《教育规划纲要》规定:“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这一规定表明,为了落实和扩大中小学的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须承担服务和保障的职责,发挥服务和保障的作用.因此,政府及其部门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会改造式课程 这种课程方向竭力强调教育和课程内容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作用。社会改造主义者总是强调社会需要胜过个人的需要;全面的教育目的要以整个经验为依据,而不是根据立即发生的过程来确定。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改革和承担对社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美国教育界对于学校课程的研究存在着五花八门的思想。斯坦福大学艾斯纳和瓦伦思两位教授所写的这篇论文是在全面分析美国课程研究的各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归纳的五种课程方向虽然不能代表美国课程概念的全部,但确是几种主要的。多少年来,这几种课程方向一直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美国的课程建设。 这几种课程方向之间的分歧由来已久。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课程研究和课程辩论中,它们之间的分歧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众说纷纭,各持一端,争论十分激烈,许多问题难于得出结论;主要问题就在于没有弄清课程概念上的分歧。艾斯纳和瓦伦思研究了大量的课程文献,发现了课程方向上的主要分歧。他们挑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论文,于1974年编辑、出版了一本论文集,书名《课程概念的论战》。其目的在于帮助课程专业人员和有关人士分清几种主要课程方向的界限,从那些不同的课程类型中得到启示。这里译出的是他们为该书写的导言。 这篇导言在美国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编辑的那本论文集,虽然已经出版了十年,仍然受到美国教育界的重视,许多教育学院的课程教学系仍然把它列为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必读书目。因此,我把这篇导言译成中文,供我国教育工作者研究。自然,由于阶级的局限,本文作者不可能运用马克  相似文献   
4.
评学科知识中心课程观──与孙喜亭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最近学习了孙喜亭先生在《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2期发表的文章①,发现他的观点同中小学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师生的实践有较大的距离。首先,应当肯定,他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论述了科学知识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些经验教训,提醒大家慎重进行课程改革,防止降低知识质量。这些见解是正确的,是值得大家重视的。不过,孙先生认为,基础教育改革应坚持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不赞成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这种课程观似乎缺乏充分的根据,需要商榷。 我既不赞成经验中心…  相似文献   
5.
我在美国肯特大学学习课程论期间,以研究的姿态走进了美国课程论领域。回国后,我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和改革。首先,率领我们教育系的课程研究团队进行了14次系统的调查研究,接着开展国际比较研究,进而选定实验区展开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革新中小学课程结构、采取多种课程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的主张。在进行课程与教...  相似文献   
6.
论新型活动课程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要求,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部分中小学在改革学科课程的同时,进行了开设活动课程的实验。国家教委在研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活动课程纳入1992年公布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之中,这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完善这个新生事物,以便创建一种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处于辅助地位的新型活动课程,使之成为既区别于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曾经推行的活动课程,又不同于“课外活动”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建构新型活动课程,有助于切实优化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加速基础教育“转轨”的进程,促进中小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而各有特色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美国教育界对于学校课程的研究和设计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学派,这就是学科中心派、儿童中心派和问题中心派。它们信奉着不同的教育哲学,进行了不同的课程实验,提出了不同的课程主张。多少年来,以儿童中心派和问题中心派为一方,同学科中心派展开了反复的论战。双方论战的步步深入,不仅推动  相似文献   
8.
我对当代课程本质的看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课程的本质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当代新课程是在一定培养目标指引下,由系列化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与运行活力的,用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主动发展的指南。  相似文献   
9.
构建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须反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网络环境建设的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改革的研究和试验,我们构建了“以充分阅读求主动发展”的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它由育人环境、教学主张、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五个部分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10.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教育界出现了一门新型的教育理论——课程论。以后,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理论。课程论在这些国家的建立,促进了这些国家的课程建设,丰富了教育科学的宝库。近年来,我国教育界虽然对课程理论的研究引起了重视,但是,还没有把它看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只不过当作教学论的一个部分而已。我们要为四化建设科学育人,必须建设自己的课程论。我国课程论的建立,首先,有赖于正确认识它所特有的研究对象。只有透过现象去把握课程的本质,抓住课程领域存在的基本矛盾和对基本矛盾的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课程论的研究对象。笔者近年来就课程问题在本国和美国作过一些调查研究,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想提出来讨论。课程的本质是什么?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过种种不同的看法,有些见解对我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