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课堂即时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氛围,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评价语言要真诚、尊重、鼓励,充满"情味"。同样教师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感受时,要注重价值取向,评价"意味"要浓些。形象、准确、贴切的评价会使课堂生动起来,使学生在美的评价中享受审美乐趣,课堂评价还要体现它的"趣味"。  相似文献   
2.
3.
大量事实表明,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呈现比较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比例比较大,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八年级是学生学习分化的重要分水岭.那么,造成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对策预防严重分化?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节好的品德课往往应该是教学目标达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听课教师被感动的课。的确如此。但笔者认为,一节好的品德课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的发展,即学生的认知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改善,意志得到锤炼,学习行为有所转变,课堂应该以生为本。对此,笔者以《生活中的你我他》为例来谈对生本课堂构建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廖雪芬 《学子》2013,(1):61
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活动化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动态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四年级上册"你是我的朋友"一课中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一、歌声——涌动学生的情感流脉在教学活动中,若注意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安排音乐旋律,能更好地涌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情感流脉。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教学提问,一般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  相似文献   
7.
直面我们的品德课堂,我们会发现品德课堂上的"走过场"现象不容忽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设计了许多活动,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容量大,每项活动只能点到为止,最后留给学生的仅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课堂上出现了大量教学资源的堆积与低效使用。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简洁而高效呢?  相似文献   
8.
廖雪芬 《学苑教育》2019,(11):18-18
课程目标达成的手段很多,而教材内容、活动素材是达成目标最必要的载体,教学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的关键要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以上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取舍呢?笔者将借用照相取景的专有术语进行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