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总结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科技智库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相关科技智库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着重分析科技智库在决策咨询、应急管理、检测诊断和临床救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科技智库的发展态势,剖析我国科技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科技智库机制体制、前瞻性战略咨询研究、跨学科人才教育和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科技智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取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八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了二战以来各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量与增速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认为从国际比较来看,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特别是硕士生规模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同时,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步入成熟发展阶段,为确保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模式应逐步从政策主导型转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反映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在我国基本上处于萌芽阶段。外国教育史课程逐渐从教育史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开始在师范学校开设.从事外国教育史著述翻译和教学的人员开始出现.外国教育史教科书开始被大量编译出版。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9月以来,受国务院学位办和清华大学的委托,我们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较差。其表现为:创新意识差、参与创新研究机会少、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是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既有政府宏观管理的错位问题,也有学校内部的培养制度原因;其次,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支撑环境较差,博士生导师队伍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我们的政府投入还很不到位,经费支出结构也很不合理;再者,研究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略。文章最后针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差及其原因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心/外围分析框架是探讨全球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按照这一框架,中心与外围构成了当今国际教育不均衡格局中对立的两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者之间构成一种控制与依附的关系.这种不均衡的结构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出路在于走"内生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科技智库是以科技战略政策研究和科技支撑公共政策为主要职能的专业研究和咨询机构,在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布局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相关科技智库在战略咨询研究与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也为科技智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启示、指明了工作方向。为进一步助力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复工复产、推进新时代我国科技智库的健康发展,提出科技智库下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包括科技智库机制体制、前瞻性战略咨询研究、跨学科人才教育和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以供相关部门和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史学理论与研究范式研究"结题报告的总论部分。文章从教育历史的记忆与反思开始,勾勒出西方教育史学百年的主要变革历程;进而运用国别研究、人物研究、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案例揭示出西方教育史学百年变革的主题,特别是其多面与杂色特点;最后用教育历史的继承与超越为聚焦,...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内地和台湾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二战以来各国(地区)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变化趋势.通过国际比较,指出在层次结构方面,未来中国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的增长空间主要是硕士生教育;在科类结构方面,硕士生教育应当以满足市场高层次人力需求为主要发展趋向,博士生教育应当在满足教育与科研发展的人力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尝试开展应用性学科博士教育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大学称谓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建林 《教育学报》2007,3(6):80-84
中世纪大学的称谓经过了从studium(学校)到studium generale(大学校),最终到universitas(大学)的变迁①。这种称谓的变迁,是中世纪大学机构自然演进的历程,同时也是大学师生积极争取学术自由探究权力的斗争历程。正是大学师生的努力,使得大学能够在中世纪的教会与世俗两大势力之间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真正体现出大学作为一种知识机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用来泛指大学师生整体的universitas因此成为自由探究知识的大学的最后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80、90年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主题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发生了如下变化:就区域研究而言,已经迈出多元化的步伐,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比较教育的研究视野;就问题研究而言,80年代较多关注基础教育,90年代则较多涉及高等教育;对于自身学科建设的关注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