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班集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主要靠班主任悉心培养。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是一种美德,拥有它会热恋教育职业,热爱教育对象,就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当今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他长期从事实验之后,他总结认为在儿童道德发展中有六个水平。每个水平有两个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观是顺阶段发展的。他在心理学上的这一成就对教育极有助益。  相似文献   
3.
冯特不仅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民族心理学的创建者。他的十卷巨著《民族心理学》在全世界学术界极负盛名,近几年亦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注意。他的巨著于短期内很难译出并出版发行。文章扼要介绍其内容并予以初步分析。全文主要分四个部分,即:1.原始人;2.图腾制度;3.英雄和神的时代;4.人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生品德教育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必须考虑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本文试从小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作一些介绍。一、道德认识。低年级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比较肤浅,容易表面化。他们会把“勇敢”与“冒险”混淆起来,甚至做些不守规则的动作,以示“勇敢”。同时,他们在道德判断上,  相似文献   
5.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渐为人们重视,不仅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发表,而且研究课题也日益广泛.特别是这10多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取得的成绩,旧中国不可能与之相比.当前一些学者对我国民族心理学应当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和怎样研究作了一些探讨,文章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就民族心理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会有助益并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对善恶、是非、好坏的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善恶、是非、好坏,知道怎样行动和为什么这样行动,才会自觉地产生道德行为。所以,道德认识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道德认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1.掌握道德知识;2.产生道德信念;3.发展道德评价能力。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关系密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的四个民族为克木人、基诺族、哈尼族和拉祜族,自1980年到现在,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作者调查研究着重于改革开放政策对他们生活、文化、道德、个性的影响,并将这些变化作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比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跨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渐为人们重视。不仅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发表,而且研究课题也日益广泛。特别是这10多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取得的成绩,旧中国不可能与之相比。当前一些学者对我国民族心理学应当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和怎样研究作了一些探讨。文章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就民族心理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会有助益并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动机与学习的关系至为密切。文章主要介绍认识论的动机理论。认知论强调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他们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学习的方式、任务的难度、机遇、平时的努力、即刻的努力、教师的看法与偶然得助8个方面。而这8个方面的任何一个都可分为3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内部的与外部的;个人可以控制的和个人不能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中等学校课堂纪律的问题。在评述心理学关于学生纪律行为的理论的同时,也介绍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实验研究和具体做法。这些理论包括社会学习论、自觉论和行为主义论。它们均有各自的特点和强调的某个方面。心理学家进行的关于学生纪律行为的实验研究和一些方法是有参考价值的。在深入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今天,为了更有效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着眼,从多个学科的不同角度,研究学生课堂纪律行为的形成及其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应结合在一起,联系实际,既研究理论,尤要十分重视其应用。这样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更有实用意义。广大的社会力量,也应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