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惠芬是当代文坛一个不可忽视的精神存在,她的长篇新作《吉宽的马车》,以车夫历险生活的形态、细节和变化展开叙述,但叙述并不满足于停留在日常生活与世俗逻辑的表面,而是深入到社会人生的深层,进而有了现代人西西弗斯式存在的悲剧性发现,这种发现是通过转瞬即逝的怪异意象与颠覆性信息的凸显来实现并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新民歌讲稿》体现着废名对“新民歌”的解读和理解,是建国后废名诗评的主要构成.《讲稿》一方面延续了新中国成立前废名诗评古今纵论和重视情感的一贯风格,同时又从艺术创作大众化立场对晦涩和玄化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方法给予了反思.《讲稿》的独特素质使它在客观上与主流的新民歌评价方式有很大不同,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3.
孤独的言说与无望的救赎——对苏童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小说言说了缥缈时空中个体生命的孤独。作品中孤独意识的彰显既得益于叙事的推进,也有赖于多层次意象体系的建构。作者企图通过困境逃亡、安排伴侣和宗教皈依的途径对孤独的灵魂进行救赎,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作者将生命引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4.
先锋这一词汇在由军事范畴至文学领域扩展的语义嬗变中沉淀下来,前沿、对抗和开创等语义成就了始终推陈出新、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先锋性。当我们着眼于活跃在1980年代的文学群体,可以看到,在西藏与上海两个远隔千里的地理空间上,有一群在新时期文学现场实践着的先锋性创作的青年群体,包括小说家、编辑和评论家,他们共同的努力成就了先锋小说的文学浪潮。对先锋小说的历史进行重探,有助于探查新时期文学话语体系中先锋语义生成的历史现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