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白雨"一词不是李白的首创,是唐代以降的俗语,又名"白撞雨"、"生雨"。即发生在夏季白天的暴雨,其来往往携雹。来得快去得也快,降雨有很大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3.
《离骚》是在古楚国民歌的沃土中结出的一朵奇葩,其文感情充溢,跌宕起伏,幻化无极。然而它保留了楚地特有的音韵、音调;用的是楚国习常的句法、结构;记述了楚地独有的虫鱼、花草。缘于以上诸端,给后来的注家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期间一些问题的争论可谓"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本文拟就其中"众芳"、"常"、"哲王"、"国无人莫我知兮"几个词句,就已往注家注解提出疑义,补阙相析。  相似文献   
4.
《史记·屈原列传》史料来源复杂,不同部分性质迥异且文本功能有别。本传中长期困扰楚辞学者的文本问题,之所以从纯文献学角度得不到有效解决,是因为混同了不同史料的性质与功能所致。明清学者将此传与《伯夷列传》、《老子韩非列传》称之为“传之变体”,正是着眼于此类传记极强的议论抒情性,实际上它们相当于人物的“精神传”;若从文章学角度来分析“变体”,体现的是司马迁独特的“插叙”、“遥接”艺术。《屈原列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史,文中投射进去了司马迁自己的影子,评估此传在屈原研究中的文献价值,不能忽视它在《史记》中体例、寓意、文法诸方面的特殊性。从本传“太史公曰”乃至《史记》其他篇目传赞的顿挫规律中,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悲惨"是多么沉重的一个字眼,我常常把它和贫穷、疾病联系起来,并且潜意识中会联想到生命的短促和有限性。直到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我才发觉,以前对于这个命题的理解,其实只限于对生命个体意识的解读,是有些狭隘、缺乏深度、不具广度的。因为真正"悲惨"的含义,不是形而上的书房式的阅读体验,而必须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丰富的人生阅历、传奇的命运抗争为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6.
咏箸     
正~~  相似文献   
7.
《东皇太一》和《礼魂》以全能视角对祭祀场面作纪实性的客观描绘,用敷式的铺排记叙;而《九歌》中间九篇是故事性的、主观性的、自我性的,所以使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和虚词,是比兴式的白描记叙。“东皇太一”是《九歌》祭祀娱神的主体,其他诸神处在助祭的地位,所以在《九歌》中存在两个不同体制下的祭祀娱神场面。  相似文献   
8.
在《离骚》中,"骐骥"一词仅一见,屈原用于自喻,用法同后面的"鸷鸟";"擥木根以结茝兮"中的"以",是表并列意义的连词,用法相当于"而"。此句与后面三句合起来,表示六个相互独立的动作;"告余以不好"中的"告",即告诉、告知,"不好"是名词性短语,作"告"的宾语;"莫好修"中的"莫",不是疑词,而是副词,义为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