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双方物质性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质是两者之间在生理上、。沙理上和社会交往上的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本质上要以教学活动的变体组织性规律的实现作为先决条件。从反映这个过程实质的活动、变体和适应三个范畴的内在关系上看,教学适应不可避免地是一个自觉作用机制和自发作用机制有机结合的实现过程。由于教学组织作用的前债性质,教学活动本身的实验性特点,两种机制的有机结合必然是科学地组织实验性教学活动的过程。根据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构建了教与学相互适应的动态模型,明确了组织实验性教学的视界范围。在此基础上从处理原则、策略和战略的高度明确了科学地组织实验性教学的目标和模式,表明了我们对跨世纪的“百年树人”事业的前瞻、理想和所应体现出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的变体组织性规律是在实体性的教与学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的。本文用适应范畴来表征这一过程的实质,并把这一范畴区分为广义适应要求和狭义适应过程两个侧面。从客体方面来理解适应范畴的内涵并据此理解皮亚杰适应理论对教育理论发展的深远影响,是深入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关键。适应范畴是关系下个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范畴,建立既体现广义适应要求又体现狭义适应过程的教学理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根据我们业已建立起来的模拟教学实现过程的理论模型,活动、变体、适应这三个范畴是全面反映教学实现过程的基本范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三个范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既体现教学活动自觉作用机制又体现教学活动自发作用机制的具有实验性质的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我们主张历史地、具体地认识教学过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试图提出一个能够反映时代需要的教学理论体系,以利于更深入全面地揭示教学规律,为不断发展着的教学实践服务。在凯洛夫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传统的教学论体系,其基本的结构模式是这样的:首先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揭示教学的本质、特点、功能和规  相似文献   
4.
一个简单的回顾:一九六五年夏,我国优秀的物理教师张子锷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一篇讨论启发式教学的文章。这篇文章认为学生掌握知识要经历由撞到会、由会到熟的完整过程,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该文引起教学理论界的关注,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懂、会、熟、巧的教学要求。郭文安等介绍了两种关于掌握知识基本阶段的理论,一种是人们所熟知的划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的理论,认为其优点是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则,突出了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特点,缺点是…  相似文献   
5.
6.
马克恩主义教学论对于教学规律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分析教学过程来实现的。反思以往的教学理论工作,深感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局限在教学过程的一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和争论,是教学理论的面貌难以明显改变的重要原因。我认为,若要使我国当前的教学理论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明确地、不畏艰难地以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分析和研究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教学距离论     
教学距离,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可以操作性定性和定量处理和解决的矛盾或问题,它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章以活动、变体、适应这三个范畴为中介,以主体意识的机能作用为支撑点和联结点,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全景性地揭露出:目的和工具的教学距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距离,不同层面的教学结果的教学距离,瞬间性结果和关系性结果的教学距离,前馈和反馈的教学距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理论方面,如何建立反映时代要求的现代教学理论体系,已成为教学理论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想就教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理论体系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和设想。教学论的首要问题是正确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这个问题的传统的观点是,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这个观点的理论意义在于,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对传统教育消极因素的不断反思。一些人对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就教学认识联系性分析层面的成果性问题展开讨论,揭示出全面实现教学任务与含蕴于联系性层面的主体实现的自发机制和自觉机制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学习理解机制与学习结果自觉性的内在联系,得出主体实现的中介性、教学方法的策略性和教学教育性的媒介性的基本结论。其次,在廓清教学过程三个认识层面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指明了形成具有全面概括功能的理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提出了反映教学过程本质内容的教学活动变体组织性这一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