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广的教育形式,正日益广泛地被应用。大多数高校正进行着网络课程的建设,其中更是涌现出了不少精品课程。这一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丰富教学资源获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学本体论、传统哲学本体论、生命本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教育学本体论.从教育学本体论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开启人、塑造人的丰富内涵.而从教育本体论的理念出发,我们则可以发现对于教育本体性质的种种遮蔽.当今的教育,应当是打开这些遮蔽,让它放射出本体光芒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张光成 《科教文汇》2011,(32):44-45
生命创造事业,生命创造历史。江山、事业、历史是对生命的记载和礼赞。宇宙竞秀,生命如花。生命以瞬间的光辉即入宇宙大流之中,化瞬间于永恒,生死之事大矣。人生如希腊悲剧:人在前台载歌载舞,而幕后的死则如伴唱:它衬托出前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如花,瞬间即永恒。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知识,今天我们来观察水中的小灯泡,并对你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每六位同学一组,实验提供以下器材:水槽、玻璃杯、大小不等的灯泡若干个(连灯座)、学生电源、电键、导线、数码相机两个(共用)。  相似文献   
5.
道德、德育与其人类文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不仅是同时代社会规范的同化,更是整个人类文化和文化史的化育.一部人类文化史,深沉地表现出什么是真、善、美.同时,也最清楚地表现出作为后来者,应该如何择取自己的价值标向,如何养成自己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6.
孟子四端说,其内容不是道德的后天律令而是道德的先天可能性,不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提出而是人的道德先天性向的揭示,它不是先验论的而是合理的。从理论基础说,它源于对先秦辩证思维“天人之际”在域的开拓。从其向道德、人文、社会的理论伸展说,它由“有诸内”而“形诸外”,以此善端基源发而为道德,人文,为政的宏大理论体系,并物化为相应的社会文明实践,从而形成与西方人学观、文化观不同的中国文明的人学观以及文化、文明谱系。这一中华文化的中核性学说,应是今日中国道德人文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治然之气”在中哲史研究中常常被作为神秘主义的范畴而末得到深究。本文给予厘定与解释:《管子》的精气说是孟子“浩然之气”范畴的历史来源。孟子予精气说以人大主义的内涵,从而使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本体学说成为孟子沟通天人,打通本体与伦理、天道与人德的重要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十三章第一节的教学中,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处理是按照教材的层次和条理,先介绍“α粒子散射实验”的史料,然后讲这一著名科学实验的发现,清楚地说明实验结果中的“绝大多数、少数、极少数”,然后得出“所以然”.这节课给学生的印象是,科学家不是凭空想象做个实验就有所发现.这既达到训练学生读书和思考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风.然而,上完这节课后,一位善于思考的学生问到:卢瑟福当年做α粒子散射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金箔做靶而不选用其他金属呢?  相似文献   
9.
张光成 《科教文汇》2009,(27):248-248
克拉底鲁认为,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辩证法如果承认运动,就必须承认矛盾。而承认矛盾,就必须承认事物在同一个时刻即是自身又不是自身。这样看来,认为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是有道理的,克拉底鲁的命题也是辩证的。他的理论的错误只是在于:他只看到了矛盾而并不懂矛盾并不直接就是质变,因此,他才由辩证法的真理走向了诡辩论。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伦理是人类分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这两种存在方式是背反、背驰的;但同时辩证法也指引着人们找出它们的统一性。在科技话语已近乎霸权的现代,找出这两种“话语”、两种存在的契合点和共鸣处,才是人类获得真实存在的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