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人教版《教师用书》在分析课文《好嘴杨巴》时说:“杨巴的“奇”则超越了单纯的手艺人的技巧,这种嘴上的功夫和应对的机敏,也是手艺人在旧时代复杂的权利关系和时局中能够生存立足的必需”。如何理解“这种嘴上的功夫和应对的机敏”?  相似文献   
2.
“侧目”怎解等三则———与杨宝生、玉荣杰等商榷浙江/张圣春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口技》)杨宝生先生《〈口技〉注释献疑五则》(《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12期)一文认为:从“侧目”的语法结构来看,“侧”是修饰“目”的;...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八课是李森祥的小说《台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课文研讨”的“把握意蕴”部分从两个角度分析了该小说的中心——“①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  相似文献   
4.
张圣春 《现代语文》2011,(3):117-118
【教学目标】1.能说出小说的三要素;2.初学多角度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3.感受作者悲悯的情怀,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