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张奕峥 《科教文汇》2008,(9):188-188
《秦俑》创作于1985年,是琵琶大师刘德海五首琵琶曲“人生篇”之又一力作。作者注重演奏技巧在乐曲中的运用与创新,从而更形象、贴切地表现出音乐的内涵,使其旋律优美、风格别致新颖,体现了刘德海高超的作曲技法和深厚的创作特点。《秦俑》运用音乐作为历史表象的载体,揭示了中华民族灵魂之所在,表达了人生一一群体的意志与信念。本文主要从艺术构思、演奏技法及创作理念三个方面着手,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巴洛克”原指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时期在西欧艺术中盛行的一种倾向于豪华、浮夸、追求新奇的非理性的艺术风格,并因其最显著的特征为普通使用“数字低音(或称通奏低音)”,故又称“数字低音时代”。巴洛时期的音乐以作曲家蒙特维尔第、维瓦尔弟、亨德尔和巴赫为代表,使声乐艺术逐渐形成了大型声乐体裁康塔塔、清唱剧、受难曲以及德国的艺术歌曲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艺术歌曲最初出现在“五四”时期,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因为艺术歌曲在表现上比较自由,因此,正好和当时崇尚个性、崇尚感情的艺术思潮相适应。我国的艺术歌曲由于产生于特殊的年代,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就总体而言,它一开始就反射出时代的折光,并且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情体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