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初的广东省教师教育承担着学历达标和学历提升双重任务,网络的发展以及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推进,为广东省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文章以广东省为个案,介绍了广东省开展“利用网络提升教师学历工程”的概况、取得的成绩,以及实践所依据的理念,为全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研究始终是国际远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远程教育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辍学者性别、年龄、选修学分和辍学原因的分析,剖析辍学者的特征,并提出了减少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性,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提升预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学科差异、地区差异,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面临由"从零起跑"、"统一终点"的传统课程设计向"不同起点,不同终点"的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课程设计方向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张妙华教授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从适应多元需求着手,探索性地构建了富于特色的课程内容与资源、过程与评价、管理与服务,从而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变革。本课程作为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网址:http://jpkc.ydou.com/jyjs),在内容组织、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组织、评价、支持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校外学习中心是远程教育院校在各地社区建设的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体系的基层组织机构,是网络学院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通过对广东省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了学习中心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外学习中心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的满意度"、"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网络教育健康、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目前我国的工学结合主要应用在职业教育中。国外在远程教育工学结合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丰富经验,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远程教育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为我国远程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践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界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逐步深入,虚拟学习社区中师生交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一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的部分教师与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量化统计,对比分析了,教师和学生视野中的虚拟学习社区师生交往现状,在对比分析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率先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其核心内容是:重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创新教师职前教育,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和非学历培训。本文对基于教师网联的现代远程教师培训进行了实践和思考,试图探索现代远程教师培训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远程教育视障学习者的学习困难及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对于远程视障学习者,学习支持服务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一名视障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的访谈方法和现场观察法,探讨视障学习者在远程学习中的困难和感受,并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促进远程视障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措施,进而提高远程教育机构对视障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9.
青春既是个成长的季节,也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青春在成长中成熟。作者很深刻地体会了别离与思念。真实地再现了心灵的成长过程,表现出了青春渐渐成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建设一流大学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内颇具代表性。网络教育作为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理想途径,在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总结归纳华南师范大学校际网络公选课的教学模式、支持服务模式和评价模式,以及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以学生满意度为主的评价,梳理了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理念、平台、课程、教师、学生、费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结合当前国际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发展对国内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相关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平台设计开发、研制学分及学分转换标准、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培训、加快优质共享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学习模式变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