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历史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关于该课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与学的方法,曾有木少学者作过探讨,但至今仍见仁见智。近十年来,笔者一直从事这门课的教学工作,也编写过这方面的教材、教参,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供方家批评。一、历史典籍与历史要籍“历史”是一个后起的词,古人单称“史”,本义是指用又字记事的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史,记事者也,从右持中。”“右”即在手,“中”是“册”(简策)的简写,意思是执简记事为“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史官修史制度起源很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清代以来出现的补史艺文志著作进行全面梳理研究,概括出补史艺文志中小注有对著者、图书的有关内容及后人辑录情况加以著录和考证等几个方面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补吏艺文志小注内容丰富、要言不烦、先简舌繁、带有考辨色彩的特点,从而揭示出其在文献学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垣《校勘学释例》对古籍校勘规律、方法进行了详细而集中的总结,较全面地汇结出沈刻《元典章》的误文并分析了误例,概括出校《元典章》的方法——校法四例;书中对不校例、不同例也做了分析。此外,该书简体横排标点的实践,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古籍整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远古传说的内容大都是英雄人物的故事或古圣先王的功业。伴随着神话和传说的逐步“人化”,人物评价的观念和色彩愈来愈浓。当时评价的标准往往是从部族群体的利益出发,而且开始出现褒贬不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陈寿叙三国的历史很善于品评人物,其着眼点主要在于品德节操、器量才识、功业实绩和体貌风度等几个方面,在具体的分析评价中,他很注重把三国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物作纵向或横向比较,并坚持“不求备于一人”,瑕瑜互见,功过二分,谈到三国的兴亡和有关人物的成败,陈寿讲天命、天时,但更注重器识谋略等人物自身的因素,由此形成其很富有个性特点的“人谋”史观。  相似文献   
6.
蹇叔考论     
蹇叔是一位历史名人,但文献记载不详,许多问题含糊不清。本文先考后论,对其籍贯、生卒年代、官秩品级、苦谏秦穆公伐郑及哭送二子所指等一一作了考辨,对后人的有关评价也作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