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中语文第六册《祭妹文》中有“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一句。教参的翻译是: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课本注【同临其穴】:同到它的穴边。句中的“僵”被理解为“冻僵”,“穴”大概也被理解为“巢穴”了。问题是,“同到它的穴边”干什么?把蟋蟀放回到原来的巢穴中去吗?然而先前在野外捉到的蟋蟀,现在要找到它原来的巢穴,谈何容易。如果认为句中的“虫”泛指野外的蟋蟀,则不仅更不可能———知其穴临其穴,甚至连蟋蟀是否冻僵在洞穴里也不可能知道。总之,课本、教参对该句的理解、翻译令人不可理解。看来,宜考虑“僵…  相似文献   
2.
语教改的关键,是要对准高考命题、作评分和教材编写三方面先砍三板斧,然后再进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熟人在您家门口喊您:“××快出来!”您答应人家时会怎么说?大概要说:“这就来!”或“来啦来啦!”之类的话。您在电话里答应亲友愿从您所在的甲地到亲友所在的乙地,通常恐怕也是说:“我马上就来!”或“我某某号过来!”其实,上述说法都是不合逻辑的,按理应该说“这就去!”或“去啦去啦!”或“我某某号过去!”因为“来”是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而“去”是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见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然而要改掉这种不合逻辑的说法却也很难,因为大家已经习惯或已认可或已…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