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构建活动型课堂,采用丰富有效的活动、游戏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感,在拓展中演”,不仅使课堂富有生趣,还让学生在兴趣中认知,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一、构建活动型课堂,让教学方式“活”起来 新课标强调注重引导儿童获得经验,形成体验。  相似文献   
2.
【案例背景】小学《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有必然的联系,品德在生活中。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小学生作为生活中的人,他们的品行认知体验、道德建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都必须通过生活层面不同情境的经历、感受和体验。若教学现象偏离了课程本质的需求,缺乏给认知者以经历、感受与体验的条件,不能满足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需求,那么对于品行的形成效果甚微。基于教学现状,笔者以《走进聪明屋》为例,做了一番教学案  相似文献   
3.
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构建活动型课堂,采用丰富有效的活动、游戏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感,在拓展中演",不仅使课堂富有生趣,还让学生在兴趣中认知,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与成人一样,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是在生活中实现的。儿童社会性的培植场域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地带,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鲜活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我们观照学校品德课程的开发。品德教学的校本发展,其关键因素在于造就优秀品德老师。优秀教师是品德课程的第一资源,是最具优势的资源。立德树人需要好教师。有了好教师,学校的品德课程开发、品德教学的校本发展才有可能,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品德教学被削弱的现象,使品德课程  相似文献   
6.
我心有主     
张征红 《生活教育》2011,(10):72-73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有一把尺子,它不能用来量体裁衣,却可用来丈量生活中的美丑善恶。看到这,或许你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就不妨听听我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德育教育:体验亲近的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 的活动型德育课程。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为课程的 核心。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从而 “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才能促进学生 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一、激励参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让学生学会参与,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能真正实现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1.激励学生参与,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高质量的语文教学需要承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激励学生参与是二者谐振的有效机制。非智力因素是语文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对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动机,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投入到语文学习而实现自觉参与时,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因此,激励参与对于强化学生语文学习动机,提高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