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惠钰 《物理教师》2011,32(3):23-24,26
本文从物理模型方法的特点和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物理模型方法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探究未知是人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张惠钰 《物理教师》2009,30(9):21-22,24
建构主义认为。概念和规律的习得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它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概念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包含了学生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相似文献   
4.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与关键所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认为,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的学习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建构与拓展. 高中物理教学应当致力于让学生学会思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它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物理概念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营造原汁原味的物理学习情境,如体验型情境、研究型情境和拓展型情境等,充分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问题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知识网络;通过变式训练,疏通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建构并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整地经历问题研究与解决过程,通过演绎、分析、归纳等能力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张惠钰 《物理教师》2006,27(5):34-36
通过对英国剑桥高级科学《物理1》力学部分的基本结构和思想方法的分析及英国教师使用该教材的情况介绍,对目前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的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有利于概念和规律的建构物理概念与规律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某类物理现象或过程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观察、实验与思维的产物。因此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形式上是概括、抽象、主观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课程的亮点之一是对学生学业评价观念的转变,为了能使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学业学分管理及评价落到实处.并保证其可操作性及实效性,我校新课程研讨小组在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本校特色的《苏州十中高中学生学业评价管理办法》、《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办法及评价方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及评价方案》等。方案实施前,广泛向专家、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并于2005年秋季新高一开学前出台了一系列评价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张惠钰 《物理教师》2001,22(8):17-18
寻找物理概念教学的切入点,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可以结合物理概念本身的特点、学生原有的物理概念及从激发学生的兴趣角度来寻找.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的前期,当面临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时,很难将其转化为物理模型.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对习题进行改造.作者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应如何对物理习题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0.
在某次教研活动中,笔者有幸与上海、浙江等地的物理教师一起开设了人教版必修1"力的分解"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及交流,结合另外3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与教学生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对教材中概念、规律的引入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教材二次开发与教学生成在备课时,教师需要对教材提供的研究案例作深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