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参与式植物育种作为一种需求导向的育种模式,旨在改变以往传统农业研究体系,培育与挑选适应目标环境和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品种。基于农民在参与式植物育种中作为遗传资源保存者、育种投资者和研究者的贡献,应认可参与式植物育种中的农民权利及惠益分享。农民所享有的权利应包括农民品种权、植物新品种权及农民留种权;可分享的惠益包括货币形式的惠益及非货币形式的惠益。在目前参与式植物育种的实践中,保障农民权利及惠益分享尚无成熟的做法,应从完善农民品种制度、农民留种权制度和惠益分享制度,借助合同方式等实现参与式植物育种中的农民权利及惠益分享。  相似文献   
2.
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探析翻译模因与文学翻译策略的关系。提出用辨证法去分析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即当归化异化都可取时,首选异化。反之,该归化则归化,该异化则异化。归化异化是同等重要的两种翻译策略,各有所长,两者应统一于译文被译文读者接受、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下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小说选文部分与原文的差异出发,在深入对比原文与选文差异的基础上,探究二者的差异对师生在进行"教与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影响,并探寻语文教师更好的教学途径,总结如何使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加全面的策略,由教师学生两方面着手分析并探究,进而促进中学语文中外国小说"教与学"过程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言符号的特点既决定了语言的存在和运用,又决定了翻译的可能性和特殊性,尤其是符号意义的研究成果对于翻译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符号的意义观有助于译者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符号转换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源语与译语的差异,指导译者尽可能把原文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准确对应到译文中,为跨文化交际下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理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传统“忠实论”作为一项翻译标准历来在指导中国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践中,许多译者仍把忠实于原文句式当作最高“忠实”标准。其本质原因在于对“忠实论”的两种用法的混淆,即对“忠实”作为策略的第一义及作为伦理概念的第二义不加区分。文章从动态意义观的视角为“忠实”的两种意义做出合理的阐释,同时以许渊冲古典诗词翻译为例,对翻译策略选择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终得出动态意义观下的“忠实论”对于诗词翻译的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