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张明桃 《教师》2014,(25):55-55
正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较为笼统、较为含糊的目标概念,因为难以和学生考试成绩直接挂钩,也较易为教师所忽略。其实,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会审美,学会做人"来看,情感价值观必然与课文内容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每一位语文教师理应重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这一方面,语文教师也必然能有所为,甚至能获得较其他所为境界更高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张明桃 《湖南教育》2002,(16):44-44
美的本质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美为什么是关系属性呢?因为美不可能是“美的对象”本身,只可能是千差万别的美的对象的某种共同的属性。这种属性,显然不可能是内部属性。如果美是内部属性,就无法解释内部属性没有改变的同一事物,有时是美的对象,有时却不是美的对象。美会是事物与何种存在相关形成的关系属性呢?直截了当地说,这种存在就是社会人类。社会人类,也是不以人们感觉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以往,有许多学者认定美与人类存在有关,但通常只把二者看成主客体的关系,而没有意识到美的形成需要两种“客观存在”。狄德罗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这两句诗,将雨水洗濯后的山野明净空寂而林间萧瑟清凉的这一意境展现了出来。没有这一空字,读者想象中的山也许是满眼郁茂苍翠,树木繁叶满枝;有了这一空字,即使是山上树木众多,也会让人  相似文献   
4.
论美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的关系属性。美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为审美的主体。美在主体之外,不是主客观的统一。各种形态的美,都是关系属性。分析意念正方向指向和美的构成关系,可最终揭开美的本质和审美现象的诸多谜底,可阐释美及美的观念形成变化的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明桃 《教师》2012,(13):41-41
语文课文的背诵,是许多农村高中学生深感困难的问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较为棘手的问题。例如,高一语文必修三要在半学期内上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就有十多篇。尽管运用激励机制,张榜公布背诵的情况,但是,对于学习很困难的学生来说,能背的课文仍寥寥无几,背诵进度大大落后于课文教学的进度。为此,笔者曾多次思考提高学生课文背诵效率的方法,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涉及的训诂学方法,一般是三种:以形求义、因声求义、据文证义.……  相似文献   
7.
张明桃 《教师》2008,(17):36-37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这两句诗,将雨水洗濯后的山野明净空寂而林间萧瑟清凉的这一意境展现了出来。没有这一“空”字,读者想象中的山也许是满眼郁茂苍翠,树木繁叶满枝;有了这一“空”字,即使是山上树木众多,也会让人联想到秋风凋伤茂草,落叶飘零,树木萧索,林间空寂。  相似文献   
8.
张明桃 《教师》2013,(7):48-48
高中语文必修四,既提到了有一种思维形式叫二难推理,也有名著导读《谈美》之介绍。二难推理为什么会不好回答?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前者,我问专攻过数理逻辑的老师,曰:讲不清。后者,我查所有美学家及哲学家之解说,曰:无定论。天下的读者们啊,当你们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掩卷深思,还不知道美是什么,那就抽点时间看看这篇短文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