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2008年秋,山西省普通高中将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使广大生物教师能够有准备地走进新课程,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从思想认识上做好准备 1.探寻“自主建构与接受式学习”整合的策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认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奈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情境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等。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主要围绕基础教育,而五年制师范教学课改相对滞后.针对目前我区五年制师范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难以开展的现状,笔者依据师范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参考钟启泉等人关于研究性学习阶段分类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我区学生实际,进行了利用地方史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收到良好效果: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民族情感。本研究力图通过地方史研究性学习,为五年制师范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同时对各科研究性学习有所启发,从而为我省师范教育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有效,是我校实施新课程近一年来重点突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