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爱与其他魔鬼》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希尔瓦象征着拉美土地上由欧洲一基督教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融合而成的拉美新文化。从当时拉美社会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物对这种新文化的不同心态 ,可以看出拉美新文化与其他几种文化发生的碰撞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2.
张晓毓 《班主任》2016,(4):24-25
接手初三新班后,很多同事告诉我该班有个年级闻名的学生——小南。他不守纪律还自视甚高。联系家长,他妈妈除了哭诉孩子太过叛逆外一点办法也没有。更令人头疼的是,他的"离经叛道",竟引得年级很多孩子的"崇拜",甚至称他为"南爷"。我和小南的相处从一开始就非常不愉快。开学第一天,年级组织外出活动,在返校途中遭遇堵车,他竟要求下车逛逛。我耐心劝导,告诉他这样做是破坏纪律的行为而且非常危险,但他却  相似文献   
3.
视小说为图画是美国19世纪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中的突出艺术特色.本文主要探讨霍桑小说中绘画艺术的几种表现形态,包括瞬间定格的构图艺术、色彩光影的象喻功能,以及使人如见的绘画效果.本文认为这一创作倾向是与霍桑的绘画才能和他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互为关照的.  相似文献   
4.
霍桑与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致力于描写罪恶主题的著名作家。以各自的代表作《红字》、《白鲸》为例比较其罪恶观可以发现,它们“同质”即本质是加尔文教的原罪;“异构”:前者为封闭式结构,后者为开放式体系。这样给读者造成了在理解作家罪恶观和文本时不同的审美感受。两位作家对罪恶的探索又异曲同工地反映了他们在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问题面前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虽历经多次版本和课标的修订,一直是教材选文的中流砥柱。作为文学文化的经典,这些文本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文本经过多次咀嚼,教师的教学思维渐渐僵化固定——从作家作品、生字生词,到分层概括、语句赏析和写法总结,模式化的教学不仅难以传达出经典文本的魅力,更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渐生厌烦。俄国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  相似文献   
6.
由于智障儿童学习能力上的刚难,他们在普通班级里,常常成了可有可无“随班就坐”的陪读,与同学相处中也难免发生被歧视冷落的情况。改变随班就读学生的边缘化状态,让他们融人集体发挥能量,重获自信积极乐观,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