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教育   3篇
  200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一部份精华,党和人民要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为此,在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研究和掌握他们的特点和思想活动的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卓有成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则是我们要探讨的新课题.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观点, 论证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的措施、目的和意义, 并且认为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权力意识与法律意识、自律与他律以及柔性疏导与刚性制约等关系。这是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法制化亟需解决的新课题。它对于在新的世纪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解决“一手硬, 一手软”问题, 从“人治”走向“法治”, 并使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观点,论证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的措施、目的意义,并且认为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权力意识与法律意识、 自律与他律以及柔性疏导与刚性制约等关系。这是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法制化亟需解决的新课题。它对于在新的世纪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解决“一手硬,一手软”问题,从“人治”走向“法治”,并使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