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似乎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堡 垒,成了语文教学的围城,我们总在突围,方法林林总总,流派形形色色,可我们总感到不尽人意,为什么?原因很复杂,最根本的是我们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所谓简单问题复杂化,指对作文教学的定位,太把习作当作文。小学生为什么要习作?其一,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练笔。其二,是因为他们要发表自己的生活感受,要表达对周围的看法,他们只要有触发点,并把它们写下来,就要写作。但是,由于习惯心理定势使然,更何况为了应试,作文教学功利化,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习作与主题明、立意深、构思巧、取材新挂钩,潜意识中整齐划一地向优秀作文看齐,所以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还在单元习作中尝试编童话,在《语文园地》中学习用改正、增补、删除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边读童话边预测,进一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尝试顺着情节猜想。课外,学生阅读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稻草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书籍,交流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对于续编童话故事,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习作起步阶段,学生要顺着情节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仍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校本研修活动中存在的主题空泛、观课评课技术薄弱等现象,奉化面向名师、学科骨干开展“主题研修”展示活动。活动分为前期策划、主题领先,现场展示、联动研修,整理提炼、后续延伸三个阶段.以探索活动形式的融合、提高活动内容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剖析来自各方面的语文教学改革信息,有着本质的共性,归结起来四个字:返璞归真。如果能使广大农村语文教师从本质上把握这一教改趋势,他们必然能产生强烈的认同与共鸣,从根本意义上改变农村语文教学现状,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上可能出现突破。一、在教改方向上,强化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6.
习作核心能力贯穿于习作表达的全过程,对学生习作表达起着关键性的支持作用。习作核心能力具有层次结构性,主要由情感判断能力、材料运用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习作思维能力等要素构成。从小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结合课标学段目标,明确习作核心能力的基本框架,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梯度分解,螺旋巩固"、"专项习练,重点突破"、"阅读引路,互为补充"、"图式指引,物化思维"等路径强化对小学生习作核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一、积累运用(35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相似文献   
8.
记得上个世纪末,出于对阅读教学“肢解课文、机械分析、问答流程”的困惑与突围,语文教学大张旗鼓地倡导继承传统阅读教学之精华,以读代讲,以读代问,熟读积累。“读占鳌头”在当时也的确发挥了作用。然而在教学调研中却发现,老师们常常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去认识和运用,在读的量、读的面、读的形式上作文章,导致读的质量严重缺失,读的内涵十分苍白,读的有效性问题日趋严重。新问题的产生意味着需要打破原有的平衡,构建新的平衡。于是乎,如何在读中培养语感?如何在读中理解感悟?诸如此类的问题浮出水面,刺激我们不断去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9.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其中折射、诠释的新精神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非常明确地阐述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面的、综合的、持续的 ,突破了原来封闭的课堂教学发展论 ,就“语文课程”的解释隐含着三个层面的内涵 :言语能力的层面、文化浸润的层面和审美熏陶的层面。站在这个背景下审视阅读教学 ,其改革的真正意义也愈加清晰地凸现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 ,改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 ,使阅读教学成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施过程。我们的做法是以“合理重组教材、改良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一些十分流行的课堂新用语,如:“你学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你最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哪一段”等等。许多年轻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我们不否认这些新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但必须强调的是,阅读教学要真正提高质量,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骛是无济于事的,盲目地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