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选修2—2》指出:类比可以看成是从已知的相似性,推断未知的相似性的推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类比的过程进行分析,弄清在推理中究竟是从哪些已知的"相似性"推出什么样的未知的"相似性"的.在运用类比推理时,首先要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然后,再用一类对象的性质去猜测另一类对象的性质,从而得出一个猜想;最后,检验这个猜想.本文试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谈谈这方面的做法,以期提高学生解决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若一条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课本给出切线的两个判定定理:定理1若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定理2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理2与定理1的明显区别是定理2明确指出直线过圆上一点,而定理1却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这给我们选用定理提供了方便:若已知直线过圆上一点,选用定理2;若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末明确,则用定理1.下面举例说明.例1已知。如图1,A是co的半径OC延长线上一点,且CA—OC,弦BC—OC求证:AB是①0的切线.分析由题意…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数学内容的根基,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学生对概念的把握往往不够透彻,易造成误判和误解.通过"做、辨、悟、醒"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可有效地让学生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体会蕴涵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概念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学生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和生活,通过升学的考验,跨入了憧憬的高中阶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下滑明显(据我校连续三年对高一学生成绩分析,第一学期期末名次与入学名次比较,下滑的比例分别是34.5%、30.8%、31.6%),个别学生下滑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通过升学考试的考验,跨入憧憬的高中阶段,尽管他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满怀豪情,勤奋学习,想在数学学习中大显身手,但面对高中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尤其是经受一次次学习的挫折和失败,造成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下降,数学学习产生诸多障碍,由优生变成慢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采取问卷调查、成绩跟踪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以求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产生障碍的成因,进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寻求因材施教的良策,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因其在央视“百家讲坛”出色讲演而“一炮走红”,成为广大观众追捧的人物。易中天教授端出的历史菜肴,都做了许多精致的加工,以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如,他把诸葛亮、周瑜比作帅哥,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巧妙地与当今的炒股联系起来,观众既熟悉,又觉亲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