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主体式循环跟进"教学模式为例,介绍了适用于初中科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以及该模式在复习教学中的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诺曼底”号遇难记》,以往的解读多集中在几次场景的描绘、哈尔威船长的表现及形象解读.作为文学大师的作品,仅仅解读到此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通过咬文嚼字对文本进行细读,从文中获取更多信息,从而深入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3.
张珍娟 《班主任》2002,(4):22-23
国画艺术中有一种“以白当黑”的审美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虽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被引用频率较高的一句话,因为这三“个自己”,我们在阅读方面开始了一种新努力,探索着一种新尝试,让阅读也因此有了新重点——即个性解读,超越文本。这种努力无可厚非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但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即阅读首先要了解作者写了什么,其次才有资格去对作者所写作的内容进行评价,并在这一步中发挥自己的个性解读。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在前提中做的工作比较少,较多的精力都投入了后者。而在这并不稳固的前提上产生的所谓对文本的诸多超越,试问有几多合理?几多真实?几多是对文本真正深入的体察与阐释?以下编发的三篇文章都是关于阅读的,有对阅读作比较本真的探讨的,有关于一篇文章的阅读说明的,相同点都是在放低眼光,回归阅读的起点。相信会对大家目前的阅读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教育教学的目标,已经逐渐转变为全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的能力.走向学习型社会更看重培养的,也是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满足学生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掌握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上.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学习需要自定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产生自觉的意识反应,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性特点,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形成渐进的自主学习系统,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初中科学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找不到开展科学实验课的好方法,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充分理解,课堂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教师必须探索创新实验设计。本文将介绍初中科学课程实验创新设计的要点,以及研究创新实验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