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课内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开展课内外活动,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3.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其思想素质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时.我们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由于观察的途径、要求不同。文学的观察与科学的观察就产生了不同的特点。文学的观察除了要用那种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睛外。还得用自己的眼睛.用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眼腈去观察生活。使观察的结果染上个性的情感的色彩。女作家张洁说:“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瞳仁.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的,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上所给予他们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这就是说,在文学艺术领域。形象产生于客观与主观的遇合。它是情感与理智的合拢。  相似文献   
5.
粳稻新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常规粳稻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为粳稻育种实践中选择相关性状提供信息.采用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对2011年河南省粳稻新品种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最终效应(绝对值)为: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公顷穗数,穗总粒数、穗长均为正效应,千粒重、公顷穗数均为负效应,公顷穗数通过穗长、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较强.穗数每增加1万穗/hm2,增产31.03 kg/hm2;穗长每增加1 cm/穗,增产203.17 kg/hm2;穗总粒数每增加1粒/穗,增产20.46 kg/hm2;而千粒重每增(减)1g,产量减(增)71.55 kg/hm2.模拟得出稻谷产量8 265~10 125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316.48~323.15万穗/hm2,穗长17.63~18.89 cm,穗总粒数119.21~147.07粒/穗,千粒重22.35~24.82 g.在高产育种实践中应以增穗总粒数和穗长、适控总穗数、保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各产量因素优化协调是实现粳稻高产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