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T.S.艾略特诞辰一百周年,没有呜咽,只有一片轰鸣。 T.S.艾略特于1888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圣路易斯市,1965年1月4日于英国伦敦去世。尽管这些时间和地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他的一生,然而它们却被他一生中的无数反响所淹没。这是因为艾略特在其有生之年,不仅创作了《荒原》这首20世纪最  相似文献   
2.
爱·摩·福斯特的小说广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自1938年以来出现了经久不衰的"福斯特热"。他能够得到人们如此长久而高度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由于他那鲜明而丰富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在其作品中的深刻体现。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福斯特小说的创作技巧、艺术特色、人物刻画等方面,很少有人对他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进行探讨。本文将通过透视英国爱德华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剑桥与"布鲁姆斯伯里社团"对他的影响,并从20世纪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的哲学视角对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进行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潘神是古希腊神话中重要的传统形象之一,爱.摩.福斯特在其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巧妙地把潘神的形象融入到人物的刻画塑造上,呈现出深刻的象征意义。从潘神的神话原型入手,结合小说中的人物刻画进行分析,探讨潘神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把握福斯特的小说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斗争剧烈,其中最主要是明暗两派的斗争。他们观点针锋相对,性质迥异,但对当时和后代皆有相当影响。为此,本文即以其代表作家为例,分析比较他们对立的观点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零聚焦、内聚焦的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其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纬度和突出主题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行道颂     
在我居住的郊区,沿街没有人行道。在那里,人行道不被看作是体面生活的一部分。那可太糟糕了,因为有人行道是一件好事情。有了人行道,居民们可以更好地相互了解。若没有人行道,在散步时便会觉得尴尬,会有一种侵犯他人之感。一个人走在人行道上似乎是有目的的,但走在街上或穿越你家的前院,便会显得可疑了。一条人行道予人以乐趣。它是那些尚未达到令人艳羡的骑两轮自行车的成年人之前的儿童们学骑三轮脚踏车的地方,也是他们跳“造房子”游戏及歌唱“踩在一条裂缝上,折断你奶奶的脊梁”的场所。在我小的时候,人行道是滑旱冰者最好的地方。老练的滑旱冰者滑起来大步流星,如驰如飞,脚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社区口译研究发展迅速,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且未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搜集了国外近40年来社区口译研究的1426篇文献,建立了数据库,并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发现其发展的进程、特点和趋势,为国内未来社区口译的深层次、细化研究提供可能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多发表于20世纪初到“一战”爆发之前,这个时期也正是英国城市化如火如荼的阶段。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英国中产阶级内部的关系。他的小说《霍华德庄园》用自成一格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和洞察力地再现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情况。通过解读《霍华德庄园》,本文旨在重新审视英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兴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社会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分析了宗教一主要是基督教和佛教对英、汉语的影响以及两种文化在宗教意义上的冲突和渗透,指出对异域文化的充分了解是避免文化误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式教学中培养工作技能与创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加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开放式、实践性教学是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自主学习意识的探索,学习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体现、增强和培养学生创新和团队的精神,对增强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