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面对脚下滔滔的流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让人唏嘘不已;而今,  相似文献   
2.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技巧,在欣赏一些怀古诗作时,人们常将用典与怀古混为一谈。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社《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3页介绍道:“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古代作品译注评赏》认为“这首词几乎通篇典故”。《唐宋词鉴赏辞典》也持相同观点。仔细辨析,品评者有将用典与怀古相混之嫌,下面试作一分析。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芯右丫玫男疗彩苊蚪?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作者登临京  相似文献   
3.
4.
目前,对保留在新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兴起了一股重新解读的热潮。这既是社会日趋多元化,人们思维日趋活跃、个性化的表现,也是随着新课标理念推行,教师思想不断突破僵化框框,敢于表达自己声音的表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多元解读”、《语文学习》“重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材分析与研究”、“备课参考”等栏目中出现了一大批观点新颖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重读之风兴起,有利于对文本认识的返璞归真,还其本来面目,有利于丰富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求异能力。然而在重读背后,也出现了不和谐音:有的文章设立虚假目标,以旧版…  相似文献   
5.
平民化将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之一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1%,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变化。它不仅要培养精英化的人才,还要培养技术型的人才。可见,高考正由选拔性考试转变为选拔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考试。由此观照2006年的作文命题,我们会发现,作文题少了以往命题的宏大的价值追求,少了经典性和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过去的作文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以下三方面的理由:一是高考现代文中的社科文阅读的命题依据是《考纲》,而《考纲》将其考核层级分为理解——分析——鉴赏——评价,但命题常常是以理解分析为主。二是命题者就选中的命题素材,往往对其进行删削、整合,使之符合相对规范的社科文样式;在具体编制题目时,将本大题一组题目视为一个有机的体系,要求考生借助整体理解入手。三是社科类与自然科学类现代文,其表现为文体特征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呈现的形式又有所不同。如此,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充分借助文体特征来理解文本,就成了有效回答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问题意识的价值每当下课铃响起,当你合上课本、教案走下讲台时,你是否对刚才的授课感到遗憾。如果一个教师不反思自己的教学,长此以往,那很可能是“拿着一张旧船票,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或“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最终只能导致教育平庸化。因此,我们要倡导教师带问题去学习、去教学、去反思、去总结。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中学语教学两大任务“一是给他一粒人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大学的门票”。这两大任务于我们语教师而言,担子不轻。前是超功利的,关系到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关系民族生存;后是功利的,分数是硬道理,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命运,也关乎教师自身的生存状态。面对这一尴尬境地,我们不能回避,只能选择直面。因此,在如此背景下来谈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我想着重谈一谈加强科研素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问题意识的价值 每当下课铃响起,当你合上课本、教案走下讲台时,你是否对刚才的授课感到遗憾。如果一个教师不反思自己的教学,长此以往,那很可能是“拿着一张旧船票,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或“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最终只能导致教育平庸化。因此,我们要倡导教师带问题去学习、去教学、去反思、去总结。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爱因斯坦有一段名言:“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科学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及以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需要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同样也需要。因为思考着的教师才能培养思考着的学生。教师有了问题意识,才能促使课堂有效教学的形成,也才能提升自身的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篇目多元解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保留在新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兴起了一股重新解读热。这既是社会日趋多元化,人们思维日趋活跃、个性化的表现,也是随着新《课标》理念推行,教师思想不断突破僵化框框,表达自己声音的表现。《语文学习》中“重读”栏目、《语文教学通讯》中“多元解读”栏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教材分析与研究”、“备课参考”栏目出现了一大批观点新颖文章,令人耳目一新。重读之风兴起,有利于文本认识的反璞归真,还作品其本来面目,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质疑、求异能力。然而重读背后,也出现了不和谐音:有的文章设立虚假目标,以旧版教参作为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