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经常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中,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调适教师的情绪,消除教师工作中的过度紧张和压力,是学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不会产生高工作效率,工  相似文献   
2.
茅山之麓百花争艳,比自然界的花朵更加绚丽芬芳的,是句容县石狮中学的年轻教师向丽芳用心血浇灌出来的教改之花。敢于闯出新路向丽芳1980年师范毕业,工作不到一年,县教研室商请她担任数学教改试点班的教改试验任务。她当时也有顾虑,认为自己课堂教学还在摸索中,怎么能进行教改呢?如果改不好,对学生对家长都不好交待。在领导和同志的帮助下,她认识到改革是方向,消除了顾虑,便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语文课堂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单一的教学方法必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而多样化教学迎合了学生好动、猎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立足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它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二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在获得直接经验或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本质。一、让学生经历生活化过程,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又以具体的面貌存在。数学教学应该把抽象的数学内容附着在现实背景之中,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一课,我创设了生活情境:妈妈买了24瓶酸奶,营业员共收了34.8元钱,你能算出平均每瓶酸奶多少钱吗?学生分小组讨论、计算,交流中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竖式略):  相似文献   
5.
教育心理学家在研究操作技能形成过程时,发现了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高原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有些学者认为,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习过程,这一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存在着高原现象。教师教育能力(指广义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其他教育影响力)的发展,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已广为人知,它是以班级教学为基础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和实践给各国教育界以极大的鼓舞。在中国,由于激烈的教育竞争的推动,由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式的教育传统,还由于教育哲学思想中的乐观主义传统(在中国,绝大多数教师不受“学生的学业必然呈常态分布”这一成见的束缚,认为只要方法适当,下到功夫,大多数学生都能学的很好),掌握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7.
一、政治课高考命题思路的改变引发的困惑近几年政治课高考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高考要求区分出考生能力的高低,特别是在考生中自上而下百分之二十处拉开距离,从而使试卷梯度增大,难度增加,考察的指挥棒指向能力,它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去认识和分析当前国内的一些政  相似文献   
8.
提高复式教学质量,教师固然需要把直接教学组织好,但也要把学生的自动作业安排好。有的教师时常在安排自动作业问题上感到困惑,于是会采取一些简单化的作法。不是让学生大量抄写,便是安排学生长时间地“思考”或阅读。结果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造成学生对作业的厌烦心理,因而作业时态度马虎,另一种是学生枯坐,流于形式,甚至纪律混乱,影响学习。  相似文献   
9.
教师能力发展中的高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家在研究操作技能形成过程时,发现了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高原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上,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有些学者认为,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习过程,这一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存在着高原现象。教师教育能力(指广义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其他教育影响力)的发展,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目前广为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规,已是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害极大.我们把它的诸多消极作用归纳为以下十大弊端.一、“应试教育”鼓励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智育被当作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体育被置于从属地位.德育被当作为智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手段,从而导致德育内容狭窄和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倾向.体育也失去了自己的真正目标,仅被作为调节繁重的学习生活的手段.美育受不到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则普遍处在被排斥的地位.二、“应试教育”导致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其智育的目标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份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