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乙酰胺对儿童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方法.方法:对28例氟乙酰胺中毒儿童早期、足量使用乙酰胺做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存活.结论:早期、足量及足疗程使用乙酰胺是抢救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尼曼—匹克氏病(Niemann—Pick disease)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先天性神经鞘磷酯酶缺乏,造成神经鞘磷酯代谢异常,而蓄积于脑和内脏器官,致脑神经元肿胀和髓鞘脱矢,肝、脾、骨髓、淋巴结细胞内脂质大量沉积,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及肝、脾肿大等,本病多见于犹太人,所以国内病例甚少,我科曾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患者、男,13岁、汉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热惊厥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本文将我院1997.5-2003.11儿科收治的176例患儿出现的热惊厥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小儿热惊厥可对部分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小儿热惊厥可引起脑组织酸中毒和代谢紊乱,对脑细胞造成不同程度损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不同的剂量、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的临床探讨.方法:本文将我院1998.2~2003.12月收治的98例川崎病患儿分组,应用不同剂量和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应用丙种球蛋白,采用不同剂量和方法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疗效与剂量和方法有关,存在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反复呼吸道感染幼儿血铅水平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血铅水平分布与免疫系统机能变化的关系。方法:自2005.6~12月,从我院收治的RRTI幼儿中随机筛选80例病例,在RRTI发作期,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血铅测定,依照199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USCDC)制定的儿童铅中毒诊断分级标准。将受试病例分为6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对6组患儿进行常规加驱铅治疗,驱铅治疗满一个疗程,分别测定血铅水平,检测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结果:(1)80例受试病例治疗前血铅水平均在I~Ⅲ级之间,治疗后血铅水平均在I~Ⅱ级之间,病例分布随着血铅水平增高逐渐减少。(2)治疗前受试病例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样本均数分别进行F检验,其中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四项免疫指标P〈0.05.存在差异,而IgM、NK细胞P〉0.05。不存在差异。(3)治疗前、后,血铅水平分别与对应的免疫指标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显示二者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1)80例受试病例均处于铅暴露中,发作期血铅水平病例以I级居多。占63%,Ⅳ~Ⅵ级未见.近似于正偏态分布;治疗后,I级占96.25%,Ⅲ~Ⅵ级未见。(2)治疗前,患儿血铅水平增高,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含量趋于降低,治疗后,血铅水平降低。以上四项免疫指标升高。说明幼儿患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铅暴露及其所致的免疫机能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惊厥是一危重症状,惊厥本身也可导致或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其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因及大脑受损的程度。须尽早使用止惊剂迅速控制,以利于整体治疗。本文仅对新生儿惊厥及止惊剂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1 一般资料 1992-1997年共5年间,本院收住伴有惊厥症状新生儿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按分娩方式分;顺产44例,难产32例。76例中,惊厥的首发日龄:生后第一天39例(占51.3%),7天以内63例(占82.9%),8-28天13例(占17.1%)。本文患儿惊厥多发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7.
β_2微球蛋白(β_2m)首先由Berggard于1968年从肾小管病变患儿尿中分离提纯。β_2m为小分子蛋白(分子量11500),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再经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为氨基酸。尿β_2m增高表明肾小管再吸收减少,可较特异地反映肾小管的功能,从而早期发现肾小管的功能障碍。1 资料与结果1.1 临床资料:选择42例急性肾炎和40例肾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而致机体发生菌血症或脓毒血症的自身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可以检出致病菌。近年来由于新生抗生素的不断发展,抢救技术的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有所下降。现就我院1988-1994年经血液细菌学检查新生儿败血症40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新生儿中男23例(占57.5%),女17例(占42.5%),男女比例1.35:1。生后一周内发病18例(占45%),生后2周内发病9例(占22.5%),生后3周内发病8例(占20%),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出血症是一种因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生理性下降所致的自限性疾病,正常足月儿多在生后2~5d发病。近年来,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严重出血倾向,特别是颅内出血得到重现。该病常被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或败血症并发DIC等,从而延误治疗,甚至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目前仍然是我国小儿常见多发疾病。而婴几栗粒肺结核由于起病急,呼吸道症状明显,早期不易和肺炎相区别,近一年来,我科收治三例,误诊为肺炎。 病例报告 女,3个月,于一个月前开始间断发热伴咳嗽,治疗一个月,不见好转,故转来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