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是资产阶级崛起,资本主义扩张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女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女性对自我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女性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潮流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夏洛特的《简.爱》正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以《简.爱》为研究文本,认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对女主人公简.爱女性意识觉醒具有双重效应,通过论述资本主义发展与简.爱女性意识觉醒的相似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简.爱性格的影响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崛起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以往评论家多从女权主义的视角研究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文章则把圣经原型批评理论引入分析过程,以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从格蓝岛与伊甸园的场景对比、《觉醒》与《圣经》的主题关联、以及象征艺术手法的使用3个方面,探求《圣经》对这部作品的影响力,进而对《觉醒》中的圣经原型做出解码。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与典籍英译课程的融合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及政治素养内涵式培养的双重时代要求,最终目的是为全面构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建言献策,培养更多“讲好中国典籍故事”的优秀翻译人才。通过梳理课程思政融入《中国典籍英译》课程的价值意蕴,借助罗杰斯情感教育理论,探析将课程思政贯穿翻译专业课程过程的基本准则,有利于探索课内外翻译教学的情感教育模式构建,发掘符合外语类翻译人才发展趋势的实现路径,为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国典籍翻译课程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