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南京大屠杀[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长达8年的侵略战争,致使2000多万中国人丧失了生命。2000多万人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以中国当时约有8000万个家庭计算,就是平均4个家庭就要有1人死于非命,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直接承受了失去父母、儿女或兄弟姐妹的灾难,再加上这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亲友,可以说当时的中国人几乎都遭遇到了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了南京。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全城进行了40余天的血腥屠杀,使用了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种种惨…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由基本的程序、方法、行为习惯和艺术取向、情感价值等在内的多种元素构成的有机集合体。作为这次历史课程改革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方式转变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下面笔者结合典型案例探讨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希望能在明晰转变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树立转变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正>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新理念。以大概念“中国视角”统领教学,就是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结合,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观察中国的地位,也从中国的视角认识世界历史的进程。此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历史教育改革的趋势,是高质量达成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选择了极具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强的乡土史,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载体.下面,以人教版初中教材第二册第18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为例,谈谈我们的体会.一、教学内容——历史与现实的统一选择这一课来发掘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是考虑到该课的两个特点.其一,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发明完成于这一时期,北宋科学家沈括被称为“中国科技史上最杰出的人物”,这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成熟阶段.将这些科学业绩,置于10至13世纪的科技水平之中,再与同时代的欧美世界相比,更可以想见中国当时的光辉地位和为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其二,北京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文物古迹中载负的信息比文字叙述更鲜明、真实.英国历史学家利浦菲指出:“学生要通过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众多博物馆、文物古迹,能引导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来认识历史,帮助他们将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这恰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成绩和问题,对即将启动的课程标准修订提出建议,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进行了调研。①本次调研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地理区域(含民族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考评价体系"四层"和"四翼"为框架,展示并分析一道历史等级性考试模拟题命制的思路,结合学生答题存在的典型问题反思教学.借此对如何整体把握统编高中教材,尤其是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提出若干处理策略:一是构建以纲要为基础和框架的必备知识体系,二是准确把握中国史与世界史的侧重点和层次要求,三是运用选择性必修课程的...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