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竞争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人与人关系的反映,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道德问题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正是这一点把竞争与道德这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联系了起来。马克思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逃避社会责任的状况,这背后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礼会层面的原因。面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民营企业不该是看客,但随心所欲地将社会责任压到民营企业头上,令其失去效率,同样有害于社会。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包括从提高赢利水平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内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需要企业的自我规制,还需要市场、法律、政府、行业和社会舆论的规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提出“以市场换技术”,但实践证明那些核心技术、战略技术是换不来的。“八五”、“九五”期间大连曾经提出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这一思路在相当程度上是期望通过利用国外的资金,引进国外的技术.使大连的老企业实现技术更新。可是实践证明,我们不仅要用加倍的资源来偿还那时引进的技术,而且核心技术和战略技术又是引不进来的。就拿大连引进的美国“熵立得”技术来讲,确实在当今世界居于领先地位,连我国青藏铁路铺设中所遇到的冻土层这样的世界性难题,最终都是用“熵立得”技术才解决的。但从工艺上看,人家到大连来也只是利用咱们的铆焊等传统技术,真正的高新、核心技术部分仍然掌握在美国人手里,我们并不掌握。  相似文献   
4.
“住有所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肩负的执政责任。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确自身职责和角色定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出在产业定位、征地拆迁、房价调控、市场失效、住房保障、住房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误区,探寻出一条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将大连定位于"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既面临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以及国内沿海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同时又面对国内外诸多城市的竞争等挑战.必须以航运中心建设为路径推进国际城市建设,发展具有跨国影响的现代产业和高度开放的经济形态,建设具备国际水准的城市设施和生态环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塑造高品位的城市文化,才能使这一定位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6.
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中央、国务院将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定夺大连,不仅是从现实出发也是从长远计议,不仅是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也是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全局做出的战略决策。"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不仅从性质上将大连定义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也廓清了腹地边界。在东北亚区域内,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面临着来自于国际、国内的竞争压力,但大连又具有区位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东北是一个整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东北兴才会有大连兴,大连的崛起可以牵动东北腹地的振兴,大连的崛起又有赖于东北的振兴。犹如东北的龙头,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服务角色。  相似文献   
7.
将大连定位于“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既面临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以及国内沿海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同时又面对国内外诸多城市的竞争等挑战。必须以航运中心建设为路径推进国际城市建设,发展具有跨国影响的现代产业和高度开放的经济形态,建设具备国际水准的城市设施和生态环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塑造高品位的城市文化,才能使这一定位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工住房现状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物。他们在城市的住房主要是单身宿舍、工棚或合租房,不但面积狭小而且条件恶劣,与城市市民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以往的住房政策又对他们关注较少。解决好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不仅关系社会公正与和谐,也关系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变革现行土地制度,并辅之以建设流动人口公共住宅、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从而让这部分人群也能在城市“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发生在日本的"平成恐慌",不仅使日本遭受了沉重打击,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虽然与日本有许多不同,但是防止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某些非健康因素的滋生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与影响,同样十分重要。"平成恐慌"有其背后深层的经济、金融、政治原因。日本的某些问题,尤其是经济、金融、政治三个层面的问题,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我们应当引以为鉴、补偏救弊,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灾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