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我院自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共招收博士生93名,36名已获博士学位.战斗在祖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岗位上。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他们都干得非常出色。杨金忠博士1986年毕业留校,198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学会青年科技奖,1989年评为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199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并列为国家教委重点跟踪资助对象(全国仅29人)。夏军博士1986年留校任教,1989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同年被国家教委录选为全国高教优秀青年学者,1990年被国际水文科协中国国家委员会推荐为1991年国际水文科学青年奖的候选人。目前,我院在校博士生有55名。由博士生组成的班集体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班,博士生团支部也在1990年被评为先进团支部。湖北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了《为了母亲的微笑——来自水院博士生班的报告》的专访。最近国家教委博士生培养工作调查组的专家学者们对我院调查之后也认  相似文献   
2.
作者叶圣陶先生,又名绍钧,江苏省苏州市人,一八九四年生.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解放前,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执教,做编辑工作。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现任五届人大常委、五届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委员。本文是叶老在一九五七年写的一篇游记,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四自然段),记金华岩洞的名称、由金华城到双龙洞的路程和路上的景物。  相似文献   
3.
徐迟同志在《向着二十一世纪》这篇短文里说,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他问津于自然科学,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那里呵,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真正神奇,无法形容的丰富。”(见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徐迟同志勇敢地进入了这个领域,画出了那美丽、神奇、丰富的世界。他写的报告文学《地质之光》,是进入这个领域的第一篇作品,出色地刻划了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同志的形象。《地质之光》成功地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它的发表,为报告文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刘白羽同志的《长江三日》,是一篇以山水为题材的优秀散文。它写长江两岸的风光,尽态极妍,仿佛在我们眼前展示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它记作者沿途的思想感受,情深意远,犹如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历来的纪游之作,有多种写法:或者重在写景,兼及抒情;或者以抒情为主,写景为辅;或者以空间地点为转移,依次记游览的全部过程;或者只记精彩的片断,如此等等。本文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为了写景和抒情的方便,按时间顺序,采用日记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一篇奠基作品。它写于1935年,发表在1936年6月出版的《光明》创刊号上。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从我国东北伸向内地,国民党反动政府开门揖盗,沦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在受难中觉醒,革命斗争正向新的高潮发展。作者选取了黑暗现实中的一角,揭示最底层人民生活的真相。作者写的虽然是局部的社会现象,没有从正面来描写光明和黑暗两大势力的搏斗,但是,它却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特征。作品里的包身工,她们身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日本资本家,是他们日本侵华势力的体现,带工老板,是中国封建邪恶势力的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构成了罪恶的共同体,他们大量地吞噬着人  相似文献   
6.
碧野同志是我们熟悉的作家。他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六○年,先后两次去新疆深入生活,创作了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还写了歌颂祖国边疆风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散文集《在哈萨克牧场》、《遥远的问候》、《边疆风貌》等,《天山景物记》是其中著名的一篇,被选人《1949——1959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正如作者在本文结尾说的:“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  相似文献   
7.
化虚为实     
上篇文章着重谈了“避实击虚”,这篇文章讲讲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化虚为实。生活中存在着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它们没有形态和色彩,视觉和触觉是不能感知它们的,如思想、感情、声音、气味等就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称为“虚”的事物,要把它们表现出来,使它成为可以感知的,就必须把它们化为有形的、具体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这就是化虚为实。下面分別就思想、感情、声音、气味举例说明: 例一:先说思想,如果说一个人思想陈腐,这是抽象的说法。怎样使之具体化呢?鲁迅在《祝福》中要表现鲁四老爷的思想陈腐,他不是用概念,而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描写:  相似文献   
8.
避实击虚     
在写作中,为了表现好一个人物,或者说清楚一个事件,需要直接地正面地去描写它,这是实写。有时候,作者不从人物、事件的直接描写入手,而是描写他人他物,间接地表现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这是虚写。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虚写比实写有更好的艺术效果。因为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要写一个人物或事件,就有不同的角度、层面,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繁复的情节、细节,如果都用实写,必然烦琐拖沓,即使精选题材,也容易造成太死太实的毛病。如果适当运用虚写,情况就不同了。请看下面的例子,这是韩愈写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