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劉經富 《中国文化》2009,(1):205-206
卞先生教席 我于2008年上半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期间,曾拜访中文系诸位前辈。承您拨冗接见,茗谈赐教。您提出想看看我收藏的陈寅恪家族宗谱,于是我在5月底回南昌时,携同治二年《陈氏合修宗谱》卷首下册、民国九年《义门陈氏宗谱.陈寅恪家族世系册》返南京,6月23日下午三点到您家。  相似文献   
2.
中國人民大學在教學工作上吸收了蘇聯各方面的先進經驗,“習明納爾”是其中重要經驗之一。這種新的教學方法在一年的應用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它在鞏固教學效果上與培養同學的思考能力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推廣這種教學方法,玆將我们一些經驗介紹出來以供參考。一“習明納爾”的目的“習明納尔”一字,是從俄文翻譯過來的。因爲沒有恰當的名詞表達它的涵義,便照原來字音寫下來使用。“習明納爾”即是在教員直接領導下有計劃地、有重點地、有準備地進行關於課程內容的討論與研究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應用於理论課程方面(如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經济學、中國革命問題及其他專門科學的理論課),它是在主講教員在課堂上講完一個單元之後進行的。  相似文献   
3.
湘阴四中与著名的洞庭圍人民公社在十一月五日合并了。合并以后,湘阴四中在教育結合生产的道路上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洞庭圍人民公社一大队也自此建立起自己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共产主义教育体系,全队人人劳动,人人讀書,学生生活由公社負責,吃飯不要錢。  相似文献   
4.
中学农基课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更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和使用手工农具进行农业劳动的技能。因而,在农基课的教学上,不仅要给学生基础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参加生产的实际技能。我们在讲过“养鸡”一节后,深深感到有组织实习课的必要。因为通过课堂讲授,虽然学生能从理论上了解鸡的一般饲养与管理情况,但由于他们生长在城市,平时很少参加养鸡的实际工作,而对鸡饲料的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史应帮助我們进一步理解教育的本貭,更好地理解馬列主义教育学的正确性,以及我們今天教育的革命性、进步性。但毛礼銳先生在教学中沒有这样做。当讲到某一朝代的教育制度,其一教育家的教育理論及其教育实踐时,只是介紹一些教育史料,并不給与正确的分析批判,以求揭露其阶級实貭。例如讲四周教育情况时,介紹了学校教育体系、教育內容、教学工具等。更詳細地讲了家庭教育,从儿童出生保姆,奶母的选擇,各个年齡阶段的教育內容,直到40岁做官,70岁告老,不厌共煩,但无片語只字涉及这些是什么教育,更不用说分析批判了。若說只是介紹教育史料,也未必尽然,毛先生在讲授中还是有所选擇,爱憎分明的。对古代教育家肯定的多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湘阴白水完小全体教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总路线的光輝照耀下,通过了反右倾鼓干勁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解放了思想,貫彻了多快好省的精神,高速度提高了算术教学質量:第六周該校举行全县性算术现场会议和公开教学时,在两个高小毕业班中进  相似文献   
7.
1958年过去了,1959年到来了。这苦战三年基本改变我国面貌具有决定性的一年,给我們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更光荣艰巨的任务。我,作为一个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小兵,提出如下主要措施,來迎接新的一年。 (一)加强政治理論学習,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特別是要学好馬恩列斯論共产主义社会、毛主席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帋老虎以及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的文件。同时,学习党的基本知識和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地以党員的标准來衡量自己,用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怀柔县北台上水库广播站是在1959年11月建立的。当时五名广播員中有三名不懂广播知識和播音技术,播音质量低,因此不能滿足民工的需要。为了改进播音工作,广播員一面认真收听各地电台的广播,练习朗讀,鍛炼嗓音;一面深入工地,边劳动边采訪,体驗民工生活。在播稿前,反复閱讀稿件,力爭做到熟练、不出差錯。就这样,在党的培养和广播員的积极努力下,播音质量很快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陳寅恪的學術生涯中有兩個重要的環節,即1926-1929年期間工作單位的選择和1949-1950年問雖南下但不浮海的决策。上世紀20年代,在日益高漲的"整理國故"文化學術思潮的影響下,國内紛紛成立國學研究機構。陳寅恪特殊的留學經歷、豐富的域外語文知識和用新方法整理國故的能力,被學術界青睞看重,各學術機構争相延聘,許以高薪。陳寅恪最終選擇了清華大學和中研院史語所,奠定了任教清華、兼職史語所,擁有兩個頂級學術機構學術資源的格局。1949年1月史語所遷臺、陳寅恪南下廣州任教前,陳寅恪擁有清華教授、史語所研究員的雙重身份,憑借清華、史語所優厚的科研條件,學術上勇猛精進,二十年裏取得的巨大成就與聲名影響,與他1926-1929年間工作單位的正確選擇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一年中,我县在分配教师工作时,碰到了这样一个突出的問題,这就是工作的需要与某些老师的个人需要有矛盾,工作需要这样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偏偏不愿意到那工作需要的地方去。举几个例子来說吧: 我們县里單班、复式的学蠻己艽蟊壤?需要大量的教师去充实这一方面。但是,分配到單班复式学蠬サ慕淌?他們却偏偏以“业务不熟悉、經驗不充足、遇到困难沒有人互相研究”等等所謂理由,拒絕接受到單班复式学蠬サ娜挝瘛S械慕淌σ蛭峙涞墓ぷ鞯氐憔嗬爰彝セ蛘甙松晕⒃兑坏?他們就認为領导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